器官捐赠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器官移植的奇迹不仅源于医学的成功,其背后也闪耀着人类的仁爱故事。

器官移植的奇迹不仅源于医学的成功,其背后也闪耀着人类的仁爱故事。
第二次机会
“2017年肾移植成功后,我重生到了这个世界。多亏了器官移植的奇迹,我的家庭依然完整,孩子们还有他们的父亲,”NHD先生(荣市)说道。直到现在,D先生每次想起那些痛苦的日子,依然不寒而栗。他痛苦地扭动着身体,慢慢地死去,最终死于终末期肾衰竭。他的病情让医生和护士们摇头叹息,他们时刻准备着做最坏的打算。他全家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等待有人捐献肾脏的“奇迹”。


“我当时痛得控制不住自己,只想死。但真正接近死亡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我想活下去,想要再活一次。因为第一次肾源不匹配,我做了两次肾移植。第二次移植后,家里的经济已经捉襟见肘。但俗话说,只要活着,就什么都有。康复后,我和妻子从零开始,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从那以后,我的每一天都是在感恩中开始的。感恩捐肾的人,感恩为我做手术的医生和医护人员,感恩这条生命给了我第二次继续活下去的机会,让我能够养育孩子,照顾父母……”D先生感慨万千地分享着。
D先生的故事是器官移植奇迹中众多感人故事之一。丁文建医生——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器官协调与移植科副主任义安综合友谊医院分享道:“不远处,我单位一位同事曾患上严重的多囊肾衰竭,每天透析的劳累让他命悬一线,一度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住了。幸好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找到了肾源,并成功进行了肾移植。现在,他可以恢复以前健康的生活,可以重新回到他治病救人的使命上了。”

9月30日,居住在安城县的一名男性患者(36岁)因脑损伤去世。在了解到死后/脑死亡后捐献组织器官的高尚行为后,患者家属同意捐献多个器官。这一高尚行为立即给两名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带来了希望和生命。该患者剩余的组织器官被运往河内,为其他生命点亮希望。
器官捐赠的奇迹在于,当一个生命离开这个世界时,他的碎片可以复活许多其他生命。他们的离去不再空虚、毫无意义……
幸福是“给予的”
为什么身体还健康的时候会想到死亡?为什么想要割掉或捐献自己的整个身体?这些都是登记捐献器官的人经常会从家人、亲戚和朋友那里听到的问题。虽然很多人对捐献器官犹豫不决、羞于启齿,但也有人乐于“捐献”。

义安综合医院器官移植协调科员工吴氏兰英女士说:“来登记捐献器官的病人中,有一位战争伤残人士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来过我们科室三次,第一次是来登记捐献器官,第二次是为妻子递交登记申请,第三次是和另一位战友一起来的。”
Lan Anh 女士提到的人物是义安省退伍军人疗养院的 Pham Trong Song(69 岁)。他不仅参与了注册器官捐赠在动员亲朋好友登记器官捐献的同时,他还给负责咨询、检索、移植和协调活体及脑死亡器官捐献的单位——义安友谊综合医院写了一封手写信。这位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牺牲、残疾率高达81%的老兵用工整的字迹写道:“如果有人在死后/脑死亡后自愿捐献器官,那些不幸的病人(可能是我们的战友,战友的家属)就能得救,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感谢各位战友们与我一起做出这一崇高的举动!”


这位老兵实现了自己崇高的愿望,高兴地说道:“我很幸运能在战争中活下来,很幸运能在家人的关爱下,在社会、党和国家的关注下活下来。因此,我想做点什么来感谢这辈子。签署器官捐献申请表后,我感到很满足,也很开心,感觉自己又一次为了美好的事物做出了牺牲。当我去世时,下一代将有机会开启新的生命。或许正因如此,当我登记捐献器官回来后,我感觉更健康了,也更加注重照顾自己的健康。珍惜和保存我的身体器官,以便以后‘他们’还能继续工作。”

陈女士(1987年出生于荣市)也是义安综合医院器官移植协调科登记捐献器官的106名患者之一,她的故事让咨询人员敬佩和感动。
两年前的这个时刻,我通过一场特殊的手术得救了,度过了人生中的许多重大转折。作为一名脑瘤患者,我见证了许多痛苦、失落和离别,这些离别充满了煎熬和悔恨。我也曾想过放弃,但当我真正踏上生死边缘时,我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神圣意义,懂得了珍惜时间,感恩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术后住院的十天里,我痛苦不堪,渴望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恩。所以康复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去医院登记,以便能够……器官捐赠。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非常高兴,”谭女士(荣市)分享道。

在谈及自己的决定时,N女士情绪难以抑制,多次落泪,但这位肩负着4个年幼孩子和1位老母亲重担的年轻母亲从未抱怨过命运。她感恩那些让她改变人生态度的事件,感恩生活给予她“付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