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器官移植的奇迹不仅源于医学的成功,其背后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器官移植的奇迹不仅源于医学的成功,其背后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第二次机会
“2017年肾移植手术成功后,我仿佛获得了新生。我的家庭依然完整,我的孩子们也依然拥有他们的父亲,这都要感谢器官移植的奇迹。”来自荣市的NHD先生说道。直到现在,每当D先生回忆起那些痛苦挣扎、濒临死亡、最终因肾衰竭晚期而走向死亡的日子,他依然会感到不寒而栗。他的病情让医生和护士们摇头叹息,时刻准备着最坏的打算。他的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奇迹的发生——有人愿意捐献肾脏。


“我当时疼痛难忍,无法自控,只想一死了之。但当我真正濒临死亡时,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我渴望活下去,渴望再次拥有生命。我做了两次肾移植手术,因为第一次移植的肾脏不匹配。第二次手术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几乎耗尽。但正如人们常说的,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康复后,我和妻子从零开始,幸运地死里逃生。从那时起,我每天都怀着感恩之心开始新的一天。我感谢捐肾者,感谢为我做手术的医生和医护人员,感谢生命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能够继续生活,抚养孩子,照顾父母……”D先生在分享这段经历时,难掩激动之情。
D先生的故事只是器官移植奇迹中众多感人故事之一。丁文谦医生——一线指挥训练中心副主任、协调与器官移植科副主任义安综合友谊医院分享道:“离我不远的地方,我科室的一位同事曾患有严重的多囊肾衰竭,每天疲惫不堪的透析让他生命垂危,有时看起来他活不下去了。幸运的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找到了肾源,肾移植手术非常成功。现在,他可以重返健康的生活,可以继续他的救死扶伤的使命了。”

9月30日,一名居住在安城郡的36岁男性患者因脑损伤去世。在了解到死后/脑死亡后捐献组织和器官的崇高意义后,死者家属同意捐献多个器官。这一善举立即为两名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新生。该患者剩余的组织和器官被送往河内,为其他生命带来希望。
器官捐献的奇迹在于,当一条生命离开人世时,他的器官却能让许多其他生命重获新生。他的离去不再是空虚、毫无意义的……
幸福是“被给予的”。
你明明还健康,为什么会想到死亡?你为什么要切除或捐献自己的整个身体?这些都是器官捐献登记者经常会从家人、亲戚和朋友那里听到的问题。虽然很多人对捐献器官犹豫不决、羞于启齿,但也有一些人乐于“奉献”。

义安省总医院器官协调与移植科的工作人员吴氏兰英女士说:“前来登记器官捐献的人中,有一位战争伤残军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来过我们科室三次,第一次是登记器官捐献,第二次是为他的妻子提交登记申请,第三次是和另一位战友一起来的。”
兰英女士提到的这位人物是退伍老兵范仲松(69岁),他来自义安省伤残军人护理中心。他不仅参与了登记工作。器官捐献他动员亲友登记成为器官捐献者,并亲笔给负责咨询、获取、移植和协调活体及脑死亡捐献者器官的义安友谊总医院写了一封信。这位为保卫祖国而战、伤残率高达81%的老兵用工整的字迹写道:“如果有人愿意在死后/脑死亡后捐献器官,那些不幸的病人(也许是我们的战友,或是战友的家人)就能因此获救,这真是太好了!感谢各位同志与我一起做出这项崇高的壮举!”


这位老兵实现了自己崇高的愿望,他高兴地说:“我很幸运能从战争中幸存下来,很幸运能在家人的关爱和照顾下生活,也很幸运能得到社会、党和国家的关注。因此,我想做些事情来感恩生命。签署器官捐献表格后,我感到很满足也很开心,感觉自己又一次为美好的事物做出了牺牲。当我离世后,下一代将有机会开启新的生命。也许正因如此,登记器官捐献后,我感觉身体更健康了,也更注重保养身体。我会珍惜并保存我的器官,让它们将来还能继续发挥作用。”

谭女士(1987 年出生于荣市)是义安综合医院器官协调和移植中心登记捐献器官的 106 人之一,她的故事令顾问们钦佩和感动。
“两年前的今天,我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手术,从此重获新生,战胜了人生中的重重难关。作为一名脑瘤患者,我目睹了许多痛苦、失去和离别,充满了折磨和遗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当我真正徘徊在生死边缘时,我深刻地领悟了生命的神圣意义,懂得了珍惜时光,并感恩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手术后住院的十天里,我饱受病痛折磨,渴望做些什么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激之情。因此,康复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并注册,以便能够……”器官捐献“这让我感到如释重负,也让我非常高兴,”来自荣市的谭女士说道。

在谈及她的决定时,N女士多次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但这位独自抚养四个年幼孩子和一位年迈母亲的年轻母亲,从未怨恨过自己的命运。她感激那些帮助她改变人生态度的种种经历,感激生活给予她“付出”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