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纪念地管理员的故事

丛健 September 4, 2022 08:26

(Baonghean.vn)——黎文五先生在黎鸿峰总书记纪念地工作近30年,始终兢兢业业、满腔热情。对他来说,这份工作既是责任,更是情怀,他必须尽心尽力,不畏艰难险阻。

为子孙后代保留宝贵资产

前往已故总书记纪念地黎鸿峰(1902-1942)在雄通乡(Hung Nguyen),人们和游客经常会遇到一位身材矮小的男子,他勤勤恳恳地打扫和维护着茅草屋的院子。他叫黎文五(Le Van Ngu,1949年出生),是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的侄子,守护着这处遗迹已有26年之久。

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纪念地的茅草屋庭院。摄影:孔健

吴先生曾服役15年,是一位残疾率高达61%的残疾老兵。在被派去保护和照管遗物时,他始终全身心投入工作。据他的家人说,他称已故总书记黎鸿峰为叔叔,而他的父亲与已故总书记是堂兄弟。

当还在老挝战场时,吴先生读到了一份关于榜样的文件。革命包括黎鸿峰同志在内的前辈们。吴先生非常高兴,自豪地告诉部队,他是自己的表弟,住在自己家附近,和父亲同岁。

黎文五先生每天都会打扫茅草屋和遗址。摄影:孔建

杜安叔叔(黎鸿峰饰)生前与父亲是挚友。杜安叔叔奔赴革命时,曾邀请吴先生的父亲一同前往。但吴先生的父亲体弱多病,又缺乏文化,因此缺乏足够的自信与表弟同行。

吴先生说:“我1996年接手这项工作的时候,纪念馆规模还很小,坐落在民居之中。当时,我几乎包揽了所有事务,从安保、清扫场地到香火供应,甚至在必要时进行讲解和介绍。自2012年以来,纪念区规模很大,有管理委员会,有专人管理花园、盆景和导游,我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和照顾茅草屋场地和文物。

黎文五先生正在打理已故总书记黎鸿峰家属的茅草屋遗址。摄影:孔建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纪念地由雄原县人民委员会管理时,预算有限,每月的津贴只有2万越南盾,后来增加到3万,再后来是5万越南盾。后来,纪念地由省古迹管理委员会管理,津贴也随之增加。尽管津贴有时很低,但吴先生从未抱怨或要求,因为他始终牢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孙后代保存宝贵的财富。

我已经几十年没有在自己的家里睡过觉了。

工作似乎不太辛苦,白天只需打扫房子和院子,擦去地板上的灰尘。文物忌日和春节烧香;晚上则睡在门前的房间里。但实际上,日子并不平静,尤其是在炎热的晴天或暴风雨天,吴先生一夜未眠。

炎热的晴天,水泵时刻待命,白天不敢离开,晚上不敢睡觉。风雨交加的日子,也是日夜值守,等待暴风雨过去,才能松一口气。因为简陋的茅草屋顶、老旧的竹板和木门,难以抵御强风。

黎文五先生正在照料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的祠堂。摄影:孔健

几十年来,他没有多少个晚上在家睡觉,大部分时间都睡在校园门口旁边的一间小房间里。遗物已故总书记黎鸿峰家的茅草屋。

黎文五先生在26年的从业生涯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最难忘的一次是向一群游客介绍和讲解一次参观学习的经历。当时,一位游客询问更多信息,但他了解的不够多,无法回答。

客人立即说道:“兴统人并不像河内人那样了解已故总书记黎鸿峰。”这句话让吴先生沉思良久,决心寻找更多有关黎鸿峰同志的文献、书籍和报纸来阅读、研究,补充文章内容。解释更有经验并回答访客的问题。

黎文五先生在已故总书记黎鸿峰家的茅草屋里擦拭展品上的灰尘。摄影:孔建

不仅如此,他还为已故总书记创作了一首史诗,开头是这样的:“权先生是侗族村人/他生下了为民至上的辉端/出身贫寒/只因殖民者祸害民族/1902年底/有个叫辉端的人唱了一首长歌……“。

黎文五先生现年 73 岁,党龄 53 年,但他依然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工作。保护,在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纪念地敬香。

“我始终牢记,完成这项任务,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为人民和国家牺牲的革命前辈的责任,也是一个亲人对祖先的情怀。所以,只要我还有力量,我就会努力……”

-Le Van Ngu先生-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纪念地管理员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