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残废但不废”的战争伤残人士的故事

November 29, 2013 15:57

(Baonghean)-南丹县南春乡1村的阮功宪先生,作为一名肢体行动不便的战争伤残人,秉承胡伯伯“战争伤残人是残废,但不是无用”的教诲,努力成为当地有名气的电子修理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养育了4个孩子考上大学……

阮功玄原是特种兵,在东南战场作战。一次侦察任务中,他遭遇伏击受伤被俘,被关押在边和监狱。由于脊椎受伤,他几乎瘫痪,行动不便。1973年,他被送回河南宁疗养,伤残率高达91%。之后,他被调往第四军区200团,并于1976年调往乂安省第四荣军营。尽管行动和工作都十分困难,但受伤的阮功玄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对生活充满信心。

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以免肌肉萎缩,能够进行一切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他还热情帮助和鼓励其他受伤战友。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同乡姑娘,同样是长山复员战士的4/4号伤残军人阮氏新(Nguyen Thi Tan)的同情和分享。1979年,两人在亲朋好友的欢呼声中结为夫妻。两家人都是农民,孩子很多(玄先生是家中八个孩子中的第六个),帮不上什么忙,夫妻俩只能白手起家,努力工作。四个孩子相继出生,除了丈夫的伤残津贴外,妻子还要辛苦耕种六七个稻田,养猪、养鸡,供孩子们上学。

Ông Nguyễn Công Huyền.
阮功玄先生。

1989年,阮功玄怀着“伤残者虽残废,但并非无用”的信念,决定离开四号伤残军营,回乡帮助妻子发展家庭经济。他尝试修理电子产品,从风扇、电视机、水泵等家用电器开始……尽管手脚行动不便,操作也比较慢,但凭借着坚持不懈和细心细致,他逐渐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电子产品修理师,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学习和帮助。他的客户络绎不绝,在电子产品修理行业尚未发展起来的早期,不仅乡里、县里的居民,就连兴原县和宜禄县的居民也纷纷前来寻求帮助。他曾被劳动荣军社会部授予“受政策扶持、克服困难,在劳动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劳动者”奖状。

父亲不畏艰难险阻的意志,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奋斗的榜样。他的四个孩子个个学习好、勤奋刻苦。两个儿子在荣市大学就读,现在是老师;一个在河内一所大学主修外语,现在是一名翻译;最小的儿子刚从科技大学毕业,在河内三星公司工作。如今,他已年逾古稀,手脚日渐虚弱,儿女也已长大成人,生活也安稳下来,只在南春省蔡家市场一带接应亲戚朋友和邻居,帮忙修理损坏的电子设备。人们尊敬他,因为他秉持着“不服就不服,服了就尽力修,保证质量”的美德。重伤员阮功玄的一生就像一个有着美好结局的童话故事,源于胡伯伯战士乐观向上的精神、非凡的毅力和“残废但不废”的奋起意志。

文章及照片:Khanh Ly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一位“残废但不废”的战争伤残人士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