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草莓女孩成为越南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
伊兰出身于乡村采桑姑娘,两度代替国王处理政事,帮助国家繁荣昌盛,成为越南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
![]() |
河内嘉林“Linh Nhan Tu Phuc Tu”塔内的兰太后雕像。照片:全景 |
黎氏兰本名黎氏燕(有的书籍也称她为黎氏燕垸或黎氏洁),生于1044年,是李朝时期升龙郊外Tho Loi村(现河内嘉林县Duong Xa乡)的一个采桑养蚕的女孩。
据古史记载,1063年春天,李圣宗年届40岁,却始终无子,便前往各寺院佛塔祈福求子。当李圣宗路过顺城县的斗寺时,村民们兴奋地前来拜谒,唯有他19岁的女儿依然静静地在兰树旁采摘桑葚。
国王召见燕王,问她为何不接待他。燕王回答说:“我家境贫寒,还要辛苦劳作赡养父母,怎敢奢望去观看龙的游行,一睹龙的容颜?”国王大为赞赏,便将燕王带回宫中,封为倚兰夫人(“倚兰”意为倚兰花)。
对此,《大越书·素姬全书》记载:“相传,李圣宗祈求子嗣,但未见成效,便遍访寺庙宝塔。御车所到之处,童男童女纷纷前来观看,唯独一个采摘桑葚的少女,倚兰而立。国王见了她,便召她入宫,深得国王喜爱,封她为兰府人……”
伊兰没有刻意打扮以博取国王的宠爱,而是关心朝政,刻苦学习,勤于读书,短时间内便在各个方面都积累了深厚的学识,令众人惊叹不已,赞叹不已。
三年后,伊兰生下一位王子,名叫詹德(即后来的李仁宗国王)。国王对她更加宠爱,封伊兰为阮妃之长,仅次于王后,而她的儿子则被立为太子。
1069年,李圣宗率军南征占城。朝中虽有宰相李道清和皇后常阳,但李圣宗只信任并把摄政权交给了伊兰贵妃,这意味着在李圣宗不在的时候,她拥有全权决策的权力。
圣统出征不胜,遂撤退。当他率军返回古莲郡(兴安省田禄县)时,听说伊兰贵妃治理国家,民和睦,天下太平。百姓爱戴她,尊她为“关安”。圣统说:“伊兰贵妃是女子尚且如此,我一个男子汉怎能不如此?”于是,他率军回师,大获全胜。
![]() |
为纪念义兰太后而建的寺庙和宝塔群。图片来源:Panoramio |
1072年,李圣宗突然驾崩,七岁的太子仁德即位。李朝难免动荡。但随着伊兰成为摄政太后,大越王朝迅速稳定下来。她积极推行建国安民的政策,使国家更加强大。正因如此,1077年宋朝大举入侵时,伊兰率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战胜了敌军。
据史学家记载,伊兰太后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她放下旧怨,召李道清(常阳太后之党)回京处理内政,以便李常杰专心抗击外敌。在伊兰太后的统治下,李道清在文官队伍中,李常杰在军队中,国家因此繁荣昌盛。
1103年,义兰太后动用国库银子,赎回了那些被卖到富户当婢女,再嫁给鳏夫的穷苦女孩。史学家吴诗莲在论述此事时说道:“穷到当婢女,穷到没有妻子的男孩,也和天下百姓一样。太后改变他们的命运,也算得上是义举!”
古代史载,妫兰不仅改良国事,壮大军队,关心民学,还颁布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法令。她劝告国王行善惩恶。她深知农民没有水牛耕田的艰辛,因此劝告国王要严惩偷盗水牛、滥杀水牛的人。
她不仅善于治国,更兼顾家事,培养出像李仁宗这样一位贤明的君王。史书记载,在李仁宗的统治下,国家各方面都繁荣昌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075年,朝廷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科举考试——三级科举。一年后,朝廷设立了国子监,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所大学。越南的儒家教育由此开启。
![]() |
阮披一兰庙传统庆典暨阮披一兰登基950周年庆典于2013年3月30日、31日和4月1日连续三天举行。图片来源:gialam.gov.vn |
伊兰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她回答圣宗问治国之道时,古籍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欲使国富民强,在乎忠臣之言。忠言逆耳,行之有效。苦药难咽,却能治病。”
然而,尽管伊兰为李朝大越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身上却有被史学家批判的“污点”,据说她本人也深刻忏悔自己的罪孽,积德行善,直至生命尽头建造了许多佛塔。
当时正值李圣宗驾崩,太子仁德(李仁宗)即位,按照法律,上阳王后被尊为太后,因国王年幼,可以参与朝政。至于仪兰,则只尊为太后,不得干预朝政。
但她凭借着亲生母亲的身份,在宰相李常杰的帮助下,迫使仁宗下诏废黜常阳太后,将她与七十二名宫女一起囚禁在冷宫。到了安葬圣宗皇帝的时候,常阳太后和宫女们被迫与他一同下葬。此后,仁宗册封伊兰为灵仁太后,掌握幕后大权。
1117年,义兰太后去世,享年七十多岁。仁宗皇帝赐谥她为“福清灵仁黄太后”。她的主庙位于河内嘉林,坐落在两年前建造的“灵仁福慈寺”(俗称“巴心寺”)。自此以后,这座寺庙群便成为佛祖的朝拜之地,也是纪念她的地方。
据越南快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