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在睡前给孩子读童话故事吗?
给孩子读睡前故事是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同情心,还是会让他们产生过于“玫瑰色”的看法,而生活并不是童话?
对于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来说,听睡前故事是一项熟悉且备受期待的活动。这项活动备受推崇,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家庭都在进行这项活动。
王子拯救公主、仙女给好孩子带来奇迹、坏人总能得到应有的惩罚等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孩子们进入梦乡。
父母相信,睡前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滋养他们的心灵,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思维和同情心。
然而,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独立的英国一家报纸最近提出了五条理由,呼吁父母不要在孩子睡前读童话故事,此举引发争议。
据该网站介绍,在童话故事中,女性往往软弱、被动,只有男性才能拯救她们。典型的例子有白雪公主、睡美人、美女与野兽。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性别研究讲师维多利亚·肖温米博士解释说:“这些故事无意中给两性强加了一种沉重的观念,让他们认为她们只能按照现有的刻板印象生活:女人必须美丽、温柔,等待男人来拯救她们。男人必须魅力十足、世故老练,拥有王子般的力量和骑士精神。”
第二个原因是,每个童话故事总是以“……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句话结尾。由此可见,幸福的婚姻永远是最终的奖赏,是人们期待的结局。
事实上,现代生活的诸多变化也导致了人们幸福观的改变。婚姻不再是一段爱情的最终归宿。越来越多的人,无论男女,选择过着自由自在、奉献社会的单身生活。
以婚姻为终点的童话,会让孩子形成“结婚是必须的”的观念,将未婚者视为“不正常的人”。
“他们会认为社会上没有未婚人士的容身之地,”肖温米博士说。
此外,童话人物中常见的刻板元素往往非常美好:白皮肤、长发、红唇、苗条的身材、温柔的性格以及永远善良的人。孩子们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理想模型,除了白皮肤之外,没有其他肤色的空间,没有同性恋,没有肥胖或残疾人。
肖温米博士认为,童话故事中另一个值得谴责的大问题是典型反派的塑造。他们通常是继母、表兄弟、哥哥、富豪……现实生活中,生活丰富多彩,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坏人,并非每个继母都是女巫,并非每个表兄弟都令人憎恶。
文章发表后,世界各地的许多读者反应不一。一位读者写道:“我有两个女儿。我每天晚上都给她们读童话故事。现在她们长大了,成为健康、坚强的女权主义者,一点也不被动。”
许多人认为应该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因为尽管童话故事存在负面刻板印象,但比让他们拿着手机更有益。童话故事还能创造美好的童年回忆,培养孩子们无私奉献、热爱生活,并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关于这个问题,童话与女权主义鼓励父母以新的方式阅读童话故事。这意味着不要只是随便读,而是要创造更多情境,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和回答。
这是一种既能教育孩子又能捕捉他们思想的方式,同时又不会失去童年的神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