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上寄生着多达3000种细菌。
这是将细菌从一个人的手“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手段,也是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的传播源。
![]() |
通过分析一美元纸币的材质,研究人员发现了超过3000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在显微镜下检测纸币细菌的研究。
然而,研究人员目前仅能识别出约20%细菌的DNA。其余细菌尚未被纳入基因数据库。
在纸币上发现的细菌中,最常见的是导致痤疮的细菌。其他细菌也同样危险,可能导致人类胃溃疡、肺炎、食物中毒和葡萄球菌感染。
纸币上的一些细菌还含有能够削弱人体免疫力的基因。
“我们对发现的结果感到非常惊讶。我们甚至看到纸币上生长着细菌,”纽约大学分子生物科学中心主任简·卡尔顿说道。
另一项未发表的研究也让我们得以一窥纸币的肮脏程度。从卢布到欧元,纸币是世界上流通最广泛的货币之一。长期以来,流行病学家一直担心纸币是难以控制的疾病的传播源。
Innovia Security Pty 的主管菲利普·艾蒂安 (Philippe Etienne) 对来自不同国家的 23 种纸币进行了研究,他说:“你随身携带的钱包带有你的体温。这是培养细菌的完美培养皿。”
据美国央行统计,全球每年有额外的1500亿美元流通,每张1美元钞票都印在棉麻混纺面料上,至少可以使用21个月。
仅2014年一年,美联储就花费8.267亿美元印制了总计2971亿美元的货币。
为了使纸币更加耐用,加拿大、不丹等一些国家采用高分子材料印制带有生物识别元素的纸币,以提高防伪水平。
在一项关于纸币材质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中,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考察了10种纸币在从超市、咖啡馆到餐馆流通过程中的变化。这项研究在10个流通相同类型纸币的国家进行。
根据《食品安全与病原体》杂志2010年的一项研究,不同国家的纸币上的细菌含量存在差异。
此外,研究还表明,聚合物货币上的细菌比棉质纸币上的细菌少。“用聚合物材料印刷的货币具有不透水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它比棉质货币更不容易滋生细菌。”
在抗生素研究和感染控制中心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尝试在七种不同的货币上培养细菌。
研究结果表明,仍有一些类型的细菌能够在聚合物箔上长期存活。
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纸币上细菌的滋生。在纸币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过程中,细菌会以人体皮肤上的油脂为食。
布朗大学物理学家纳比勒·拉万迪 (Nabil Lawandy) 曾为 19 多家央行设计过纸币的安全特征,他表示:“当你拿着一张纸币时,你就在喂养上面的细菌。”
印度、荷兰和美国科学家团队对纸币表面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分离出93种附着在纸币表面的细菌。
2012年,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得出结论,英国流通的6%的纸币中的大肠杆菌含量相当于马桶座圈中的含量。
在纽约大学团队进行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 DNA 数据库和计算机分析快速识别了纸币上存在的细菌的 DNA。
因此,这项研究发现的细菌种类比以前仅在显微镜下观察纸币的研究要多得多。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从曼哈顿一家银行收集的 80 张一美元钞票的 DNA 样本。
结果是12亿。这些数据占用了320GB的计算机存储空间,相当于存储一个图书馆里所有医疗文档的空间。
在收集到的12亿个DNA片段中,有一半是人类的,另一半属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致病生物因子。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少量导致炭疽病和白喉的病毒。此外,研究钞票中还含有来自马、狗甚至犀牛的DNA。
“我们仅在一张纸上就发现了很多物种,”纽约大学进行过大量 DNA 分析的遗传学家朱莉娅·马里茨说。
据 Dan Tri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