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关于防止禽流感跨境传播的电报
1月23日,政府总理向越南电视台、越南之声、越南通讯社、中央书记处、中央办公厅、中央党委、总书记办公室、国会办公厅、国家主席办公室、国会各委员会、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行政管理第二局、各部委、部级机关、政府机关、各省和直辖市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加强预防禽流感跨境传播的第133/CD-TTg号紧急公报。
![]() |
家禽随处可见,难以控制。图片来源:越通社 |
电报内容如下:
甲型禽流感(H7N9、H10N8、H5N1、H5N2、H6N1)正在该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与越南接壤的国家发生。禽流感非常复杂,在人类和动物中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感病毒株。
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机构公布:2013年,甲型H7N9流感病毒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共感染147人,死亡47人;甲型H5N1流感病毒感染38人,死亡24人,其中柬埔寨感染26人,死亡14人;中国报告1例甲型H10N8流感病毒感染死亡病例,该病毒株在野生鸟类中发现并发生变异,可传播给人;台湾地区在一名女性患者体内检测到甲型H6N1流感病毒株。
特别是,自2014年初以来,中国已发生11例甲型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4例死亡;在我国,2014年1月20日,平福省发生1例甲型H5N1禽流感死亡病例。因此,在人类中发现并导致死亡的新型禽流感病毒株(H7N9、H10N8和H6N1)几年前都曾在禽类中发现,但最近才开始感染人类。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各国兽医机构公告:2013年,禽流感A/H5N1在13个国家出现,特别是2013年12月21日,高致病性A/H5N2流感病毒在中国河北省出现家禽感染。
2013年,防范非法跨境运输、贩运来源不明的禽及禽产品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了禽流感主动监测和检测工作,基本杜绝了小规模疫情的发生,防止了疫情大面积蔓延。但近期,对非法跨境进口来源不明的禽及禽产品工作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走私禽类数量有增加趋势。
新型流感病毒通过非法进口家禽及家禽产品以及来自疫区的游客进入越南的风险很高,尤其是在农历新年前后。
为积极预防新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传入越南并蔓延,最大程度减少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和死亡,最大程度减少对畜牧业的损害,总理要求:
各部委、各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继续严格落实政府总理2013年4月15日第528/CD-TTg号批示关于防控禽流感A(H7N9)、A(H5N1)的指示;2013年12月19日第2245/CD-TTg号批示关于加强打击走私、假冒商品和贸易欺诈的指示;2014年1月15日第98/CD-TTg号批示关于督促落实迎接2014年农历新年任务的指示和2014年1月17日第446/VPCP-KGVX号批示关于防止禽肉、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非法跨境运输的指示。
尤其要集中指导、配合有效实施政府总理2012年12月27日第2088/QĐ-TTg号决定中提出的“预防和制止非法进口禽肉及禽肉产品运输和交易项目”;同时,积极安排充足的资金用于禽流感防控工作以及收缴、销毁走私禽肉及禽肉产品;为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资和个人防护。
信息传媒部主持、配合有关部委、行业、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大众传媒机构按照政府总理2013年4月4日第550/QĐ-TTg号决定,积极实施“预防和打击非法运输、交易禽肉及禽肉产品和食品卫生安全宣传项目”,加强禽流感防治宣传工作。
信息宣传必须做到常态化、连续性,并设置专门的禽流感防治内容。宣传内容必须明确说明走私禽及禽产品对农民和畜牧业造成的危害,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指导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流感病毒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传播和感染,提高公众认识,不使用来源不明的走私禽及禽产品,保障人畜疫病安全,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工贸部主持并配合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卫生部、各省、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紧急制定并提出活禽交易市场改组计划,确保兽医卫生和疾病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卫生部和地方特别是边境省份定期监测国内及邻国禽流感疫情,继续部署对出入境家禽和人员的监测措施,对家禽、活禽市场和出现流感症状的病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并及时采取措施。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主持并配合卫生部、工贸部、有关部委、行业组织和各省市人民委员会紧急制定《应对可能传染给人类的危险禽流感毒株的紧急行动计划》,报请政府总理批准,作为同步采取有效疫情防控措施的依据。
财政部主持并配合计划投资部、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向总理提出建议,确保禽流感防控资金,特别是禽流感病毒新毒株监测和检测以及针对可能传播给人的危险禽流感病毒毒株的应急处置活动的资金。
公安部、工贸部、交通运输部、边防司令部、财政部指示职能部队与边境省份兽医、医疗力量和人民委员会密切配合,同步有效部署防止禽流感跨境传播的工作。
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指示有关单位积极主动配合各级政府、有关部委、行业有效防控禽流感。
根据 Tint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