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第六代(6G)移动网络有望带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突破。然而,尽管一些国家正在积极研发,但许多其他国家仍对这场技术革命犹豫不决。
想象一下,一个物理现实与数字空间界限完全消失的世界。一个栩栩如生的全息影像可以参与远程团队会议,并像身临其境一样无缝互动的时代。
.jpg)
自动驾驶汽车在街道上智能行驶,不仅由车载传感器控制,还由完美的数字孪生控制,并不断更新周围环境的数据。这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塑造下一代移动网络6G的愿景。
6G技术的推出将不仅仅是在速度或延迟方面比5G有所提升。它有望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我们与技术、周围环境,甚至我们自身的互动方式。
6G 有望开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AI)、超现实扩展现实(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和无处不在的分布式物联网 (IoT) 时代,创造前所未有的无缝智能数字生态系统。
中国引领6G标准制定竞赛
尽管5G的后续标准仍处于开发和最终确定阶段,但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协商6G的监管标准。这是为2030年左右(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部署铺平道路的战略举措。
中国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迅速确立了领先地位。到2024年,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主持下,中国已成功制定了三项重要的6G技术标准。
这体现了国家的主动性和长远眼光。此外,今年3月公布的国家发展目标中,也包括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而6G技术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对6G表现出同样的主动性和热情。中国《科学》杂志去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行业报告指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6G的态度仍然存在明显差异”。
该报告由中国移动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信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中国电信行业领先公司编写,指出了明显的差距。
因此,据称由于5G网络部署严重延迟,欧美电信运营商“不愿加速6G发展”。这反映出一种谨慎的态度,或许是由于现有基础设施的投资压力和盈利能力。
相比之下,在5G部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例如拥有全球最多5G基站的中国,以及日本和韩国,其电信运营商对6G的态度明显“更为积极”。他们在5G领域的成功和经验或许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与此同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的运营商对其6G发展目标则更加“谨慎”。报告指出,这些运营商提出的6G关键绩效指标(KPI)往往较低,表明其对技术目标的态度更为保守。
突破性应用有望塑造6G时代
与 5G 相比,6G 网络不仅仅是速度和延迟的升级,它有望成为一个全新数字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平台,其中通信、人工智能和传感器将集成到一个统一、智能且响应迅速的网络中。
首先,6G将显著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超低时延(小于1毫秒)和超高带宽将使智能电网、远程手术或自动驾驶汽车控制等需要高精度的系统能够更加顺畅、稳定、安全地运行。
同时,6G具有卓越的能效设计,显著降低每千兆比特数据的功耗,这是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的重要因素。

6G的另一项突破在于其能够支持“在网络上”的先进AI应用。通过将AI集成到核心网络层,6G能够在网络边缘(边缘计算)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为更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更精准的协作机器人以及语言翻译、情感分析或紧急情况识别等实时AI服务等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此外,6G也是推动物联网扩展迈向新高度的驱动力。智能交通系统、实时城市管理、数字农业中的作物和环境监测,或是个人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在连接到能够同时处理数百万台设备的网络时,都将更高效地运行,并且延迟极低,准确度也更高。
6G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网络,更是“快速反应”数字社会的骨干,每一个物理对象都可以将其状态准确地反映到数字空间中,并被人工智能即时分析和持续优化。
6G网络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如何“孵化”?
在2023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23)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部门ITU-R概述了6G的技术标准框架,并计划在2030年之前完成制定的标准,为该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铺平道路。
除国际电联外,由中国、日本、美国、印度、韩国和欧洲等国家标准组织组成的联盟——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计划(3GPP)也将6G纳入了下一代移动网络发展路线图的技术标准版本制定路线图中。
据瑞典电信集团爱立信称,6G 预商用测试最早可能在 2028 年部署,而小型实验室规模的测试模型将在几年前出现。
因此,尽管每个国家都在推行自己的路线图,但6G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对频谱、协议和操作规则的共识,因为只有就“共同标准”达成一致,6G连接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