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专家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
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残骸是在美国军方执行秘密任务勘测两艘沉没的核潜艇时意外发现的。
![]() |
| 利用声呐技术发现了泰坦尼克号残骸。图片来源:News.com.au。 |
据《国家地理》报道,被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的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撞上冰山,沉没于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这艘巨轮的残骸在水下沉睡数十年后,于1985年被发现。事实上,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发现源于冷战时期的一次军事探险。
据发现泰坦尼克号的海洋学家罗伯特·巴拉德回忆,他于1982年与海军会面,请求拨款开发用于搜寻沉船的机器人潜水技术。海军领导人对这项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希望勘察同样沉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两艘核潜艇——“长尾鲨”号和“蝎子”号的残骸,而美国军方也想了解为这两艘潜艇提供动力的核反应堆的最终命运。这项任务旨在确定向海洋倾倒更多核材料对环境的安全性。
当时,海军指挥官表示,在“长尾鲨”和“蝎子”号任务完成后,如果还有时间,巴拉德可以随意使用声呐技术。最终,在只剩下12天的时候,巴拉德决心运用这项新技术搜寻泰坦尼克号,并通过坚持不懈地追踪这艘著名巨轮身后的尘埃,最终取得了突破性发现。
“海军没想到我会找到泰坦尼克号,所以当这件事发生时,他们非常担心会引发公众关注。但人们对泰坦尼克号的传说太感兴趣了,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注意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巴拉德说。
许多搜寻队都曾试图找到这艘船,但都一无所获。这艘船静静地躺在海底七十多年,直到巴拉德和他的国际同事利用声呐技术和水下机器人发现了它的残骸。
声呐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传播来探测水面、水中或水下物体的技术。研究人员通常使用侧扫声呐来探测海中的水下物体,或使用测深技术来绘制海底地形图并确定水底状况。
据越南国家经济研究所(VNE)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