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提出的问题

August 8, 2013 10:44

义安省拥有62所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培训项目,是越南职业学校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然而,职业学校数量众多也给招生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场竞争中,负担总是“压”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和偏远地区的学校身上。

(Baonghean)-义安省拥有62所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培训项目,是越南职业学校规模最大的省份之一。然而,职业学校数量众多也给招生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场竞争中,负担总是“压”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和偏远地区的学校身上。

招生困难和设施投资困难

义安省职业学校体系规模较大(占中北地区42.76%),是全国职业学校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然而,我省职业培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例如职业培训设施网络虽然发展迅速,但培训规模仍然较小,容量参差不齐,培训结构不合理,对学生吸引力不足;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培养高技术工人的要求;培训结构不合理,不同职业层次的培训不均衡,师资队伍能力不符合要求,教学仍然偏重理论、原则,缺乏实践和模式。

目前最明显的短板是物质设施。虽然全省共有62所职业培训机构,但规模较大、投入适度的学校屈指可数,其余学校大多设施老旧、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谈到杜良技术经济学院,副校长黄登忠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现状,他说:“学校建校十余年,2010年升格为职业中学,但物质设施和教学设备却一直没有‘升级’。”

项目规定,为满足一所职业中学的规模,教学设备投资需1000亿越南盾,而过去3年仅投入30亿越南盾。全校只有一栋破败的两层教学楼,四层厂房老旧,像一座废弃的房屋,长满了绿色的青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三层楼。在缝纫实习室,阮氏良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凹凸不平的地面,屋顶上布满了孔洞。实习用的缝纫机主要为JuKi牌缝纫机,是十几年前购置的。1995年出生、来自灵山乡(安山)的黎友清正在学校学习缝纫,他分享道:“我计划学习缝纫后去俄罗斯工作,但也很担心,因为我只能在老式缝纫机上练习,不知道能不能用到他们现代化的缝纫机。”

荣市工业技术经济职业学院是该市的中心学校,但目前教学模式分散。学院主楼和短期职业培训基地分别位于黎茂坊丁公庄路(Dinh Cong Trang Street)的两个不同地点,教学楼位于南门坊胡韩上街(Ho Han Thuong Street),工厂位于洪山坊陈富街(Tran Phu Street)。尽管学院开设了工业电气、制冷和汽车技术等多个专业,但设备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实践设备。

在宜禄经济与工业技术职业学院,该校校长范春红坦言:“目前,大多数课程的实践设备数量无法满足要求。例如,汽车技术、模型零件切割等课程按规定需要配备9套,但目前只有1套;冷作模具制造课程需要配备3套,但目前只有1套。”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培训计划,学校不得不在课外组织加班和补课。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投入不同步、不合理。学校自身对设备投入的项目和计划缺乏主动性,仍然抱有等待和依赖的心态。许多地方认为这是劳动部门和省里的私事,不支持对学校或职业培训设备的升级改造进行投资,尽管这些学校位于区内,服务于区内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

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不足,导致招生环节不足,尤其是在区级学校和山区学校。每年,省里根据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下达招生指标​​,为所有公立学校提供培训经费。然而,招生人数与指标相比,始终捉襟见肘。每到招生季,学校都要东奔西跑,确保“投入”到位。有些学校甚至设立了“佣金”机制,聘请咨询顾问,介绍大量学生入学。像数字经济一院这样以汽车技术培训为优势的大型学校,每年招生名额只有35-40个,但招生到位率却只有80-85%。

即使是那些声望高、品牌效应强、设施设备投入相对充足的学校,学生数量也主要集中在“热门”专业,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数量也比较有限。国防部第四职业培训学校目前有15个培训专业,虽然招生难度不像其他一些学校那么大,但据该校校长黎英勇上校介绍,只有汽车技术、空调制冷等少数专业达到了招生目标。同样,荣市技术大学虽然去年职业院校的招生率超过了30%,但也有一些专业虽然招生目标是25名学生,而且不用支付学费,但仍然没有学生入学。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存在“宁为教师,不为工人”的心态。此外,学校的培训内容和许多培训专业设置不够贴近实际,没有注意掌握和调查学生和地方的情况、喜好、心理和需求。例如,学校的培训专业设置中,机械、汽车行业、小规模工业等专业较多,但没有聚焦于符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重点优势行业和专业,如:水泥、建筑材料、水电、啤酒、规模化畜牧养殖和牛奶加工、船舶运营和修理等。

为了解上述情况,我们来到了义安包装贸易股份公司。该公司拥有190名直接生产工人,其中100%的工人接受过职业培训。然而,这些工人只有在入职后才接受职业培训。由于该公司的机器大多从欧洲进口,且采用了新技术,因此已接受培训的工人也必须接受再培训。该单位希望为工人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教育,提高技能,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包装行业的职业学校。组织部部长范光灵先生表示。

经济-数字技术1学院汽车技术系主任阮仲川先生表示:“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喜欢学位,喜欢学校的名字,而不关心培训质量。虽然是职业院校,但他们却涌向大学里的院系,不喜欢职业院校的学位。” 荣市工业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培训系主任阮辉良先生表示:“我省的职业学校网络过于密集,21个县、市、镇中就有18个设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像我们这样的小型学校,如果去县里,就会被困在‘县’里,而在市里,根本无法与‘大学校’竞争。需要明确权力下放,让学校回归其应有的职能和任务,避免浪费设施设备、师资力量,

事实上,我省可以学习职业培训的潜在学生数量并不少,但报名人数却很低。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初中毕业未继续读高中的学生有1017人,但转而接受职业培训——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只有17人。2010年高技能人才培训比例仅为5.54%,2012年约为9%,培训完成率才45%多一点,其中高级技工(5、6、7级)占1%多。为什么国家对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学费和住宿费的资助,却会出现这种不足呢?答案在于学校本身的培训质量和培训内容。



多良技术经济学院投资了大量缝纫机。
早已过时了。

有效模型

然而,近年来,我省职业培训工作也呈现出亮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安城技术职业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学院被职业培训总局评为“示范性农村职业学校”。该学院地处纯农业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职业培训需求旺盛,学校不断投入资金,建设完善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体系,规范师资队伍,不断创新、补充和完善职业培训项目内容……以满足实际需求。

从每个学年开始,学校就与初中、高中和地方政府协调,向家庭和村庄发布信息;指派工作人员和教师密切关注当地情况,制定明确的目标。学校还倡导针对每个劳动群体和培训专业开展合适的培训,以减少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的困难,或帮助学生在当地有条件发展自己的职业。在12个注册的培训专业中,目前学校重点投资3-4个专业。例如,缝纫专业,由于该地区有一家日本服装厂,邻近的杜良县和演州县都有服装公司需要招聘工人。对于短期职业,重点关注蘑菇种植、生产和畜牧业,这些职业符合该县的经济发展战略。

学校不鼓励没有发展基础、超出能力、实际规模以及学生结业后没有效果的职业培训。重要的是,学校始终把培训与创造就业机会结合起来,认为这是吸引学生和工人到职业学校来的决定性因素——校长陈英俊先生说。学校还与许多大公司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从招生、培训到就业介绍的封闭流程。因此,近3年来,安城技术职业学院已将许多毕业生输送到3号机装配公司、7号机装配公司、Cienco4公司、Lan Lan服装公司(太平)工作。具体而言,2012年,学校有156名毕业生就业,2013年,有115名毕业生就业。

在越德技术职业学院,学校每年投入近50亿越南盾用于职业培训。特别是,学校投资建设了完善的远程教育系统,采用高速多维互联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年除了邀请国内专家培训教师、教师参加省级和全国优秀教师竞赛外,还邀请德国专家参与编写若干新兴职业的框架教材。自2004学年起,学校每年资助20名教职工到国内外大学和研究生院学习深造。

十年来,学校培养了超过一万名高技能技术工人,服务于该省和中北地区各经济部门。为了给学生毕业创造条件,学校每年都与国内外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创造毕业后立即就业的机会。学校还与国防部海外劳务输出管理局、劳动荣军社会部合作,寻找订单并介绍工人到韩国、马来西亚、台湾、阿联酋等国家工作……

不仅职业学校在职业培训方面下功夫,一些山区县级职业培训中心秉承“手把手”的理念,也通过有效的畜牧业模式取得了成功。尽管资金不足、师资匮乏、不得不外包,但安山县职业培训中心在过去6个月里仍然为农民开设了12个职业培训班,其中包括8个畜禽养殖班、2个蘑菇种植班、2个甘蔗种植班,许多少数民族的模式都取得了成效。

在安山县福山乡茶兰村,参加中心组织的蘑菇种植职业培训班的35名学生很快就结出了果实。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示范性地收获了4期平菇和草菇,每期重4公斤。目前,已有4名成员学会了在家种植蘑菇。妇女协会主席兼蘑菇种植职业培训班班长阮氏政女士说:“这里的家庭除了种地没有其他工作,现在中心开设了职业培训班,我们非常高兴,多了一份工作,收入也增加了,因为草菇容易找到,投资少,而且收获快。”

在和山乡永金村,大多数村民都参与了良方鸡的养殖模式。学成后,每户都会投资50只良方鸡。在养殖过程中,合同中心的工程师会提供技术指导和防病护理,因此鸡生长迅速,不到3个月每只鸡就能长到1.5-1.7公斤。在定山乡,也有30多户良方鸡养殖户,县职业培训中心直接提供技术指导。

福山乡高威村,得益于职业培训中心的畜禽养殖模式,30多户农户参与饲养母猪、猪、鸡、鸭、山羊,这里的人们不再需要砍柴、剥竹笋去卖,这不仅会消耗森林资源,也不会消除贫困。

解决方案是什么?

事实上,能否把握现实,制定适合时势、因地制宜、与市场趋势相联系的招生计划和培训项目,并主动与企业对接,按地点、按订单进行培训,与创造就业岗位相联系,确保学员的产出,是当今职业学校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此外,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吸引学生报考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现实中,一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素质仍然偏低且参差不齐,对教学方法创新的畏惧与“教而无知”的现象普遍存在。职业院校教师仍然注重“教文字”,而对“教专业”重视不够。省委书记胡德福同志在听取并汇报新学年工作方向和任务的会议上指出:“目前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仍然薄弱,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薄弱,教不出好学生。因此,必须及时补充和补充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克服教而无知、学而无知的现象。”

加强国家预算投入,升级设施,优先发展高质量的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建设与国际、东盟和国家标准接轨的职业培训中心,以及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培训中心。升级并投资新的适合生产实践的职业培训设备。避免在雇用受过培训的工人之前进行再培训。学校需要改进自身建设,确保对培训岗位所需的设施和最低限度的职业培训设备的投资。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教学,减少理论课时长,增加实践课时长。对于设备匮乏的学校,应积极与生产设施和工厂对接,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模型”上进行简单的实践,还能在工厂体验,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和技术进行实践。因为“实践决定职业技能”。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省农业劳动者仍占多数。因此,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需要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重点培养与种植业、畜牧业、机械、技工、科技生产应用等领域相关的适宜职业。对于农业劳动者,需要增加在田间地头、花园、池塘、谷仓、特定经济模式等场所开展的田间活动,并在时间和方式上灵活安排。

积极利用淡季开办短期培训班,为鼓励农村劳动者学一技之长创造条件。“农村职业学校要懂得量力而行,不宜包办过多,而应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重点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当地优势、符合劳动者需求的职业技能……”——安城技术经济职业学院校长陈文俊先生肯定道。

还要强调的是,我省广大劳动者仍然贫困,无力承担远在异地参加长期培训的费用(虽然不需交学费,但生活费、路费对贫困户和贫困学生来说也是负担)。因此,要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合理调整学费标准;要制定扶持职业教育学生的政策,可以采取学校允许劳动者垫付学费,毕业就业后分期缴纳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国家提供职业教育资金贷款,分期支付的方式……协会或地方可以协调或牵头落实此项政策。

义安省正朝着成为中北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目标迈进。因此,必须将熟练劳动力视为重要资源。到2020年,受过职业培训的劳动力目标和需求量为39万人,其中技术工人12.5万人。因此,投资发展职业学校体系是正确的方向,符合该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当前实际需要。最重要的是,职业培训必须与地方规划相结合,注重培训质量、支持力度以及培训结束后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国家对职业培训的管理,避免资金流失和浪费,确保人力资源质量,服务于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的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和照片:Ha Ly - S. Thuan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职业培训——提出的问题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