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减贫:“长期贫困”与新贫困
如果以过去15年的总体总结报告为依据,减贫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估计有2800万人摆脱了贫困。然而,如果单独评估,就会发现我国减贫速度正在放缓。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批贫困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正在变成“长期贫困人口”;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和人口迁移,许多新的贫困形式也随之出现。
贫困率接近上升趋势
在本月初举行的2011年越南政府外商投资伙伴大会上,越南的发展伙伴们对越南近一半(47.3%)被认为“长期贫困”的人口是少数民族表示担忧,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63%的最贫困人口是少数民族。大会关于越南减贫的声明还显示,尽管多年来政府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针对贫困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项目,但显而易见的是,越南的减贫项目并不像其他地方和地区那样成功。
不仅如此,根据联合国驻越南机构的评估,越南在减贫方面的成功可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同时,越南社会科学院评估认为,减贫速度正在放缓,而近贫困家庭的比例正在增加。
过去15年,越南人口已减少约2800万人。
摆脱贫困。插图:Hoang Long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贫困形式。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导致出现了新的贫困形式,这些形式更难区分,甚至可能在贫困统计数据中被忽视。这些群体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包括难以获得住房、卫生设施、服务和社会融合。
这不禁让我们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国家用于减贫的工具和机制是否已经达到极限?显然,现在是时候采取更具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方法了——需要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社区面临的困境,并制定适当且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需要认真考虑社会和文化因素。尤其需要少数民族社区自身更好地理解发展障碍,而不仅仅是通过外人的视角。这些社区不仅必须作为被动受益者参与其中,还必须作为自身发展的推动者参与其中。创新可以包括双语教育和直接向当地社区提供资金……
减贫措施
国际捐助者认为,要有效解决“长期贫困”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欧盟委员会驻越南代表评论道:现实中,城乡之间,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收入和生活质量差距巨大。在国内外经济困难重重、波动剧烈的当下,为了继续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目标,政府必须出台真正完善的社会保险和保障政策,同步实施,并做到平稳、一致、全面协调,而不是采取零星的、临时性的措施。
至于伴随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而来的贫困群体,由于现行贫困线尚未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且未办理暂住登记的短期流动人口不属于调查对象,因此他们未被纳入国家贫困调查范围。加拿大、新西兰、挪威、瑞士等西方四国集团代表建议越南加大扶贫力度,特别是针对个别贫困群体,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政府还需正确评估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目前,由于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这批城市暂住人口尚未充分享受到优质的社会服务。
多位资助伙伴认同这一观点,认为越南需要确保: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所有贫困人口都必须能够充分获得与其能力相符的基本社会服务,包括医疗和教育。美国驻越南大使戴维·谢尔评论道:越南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群体之间的收入不平等以及越南社会获得优质服务的水平令人担忧。越南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使服务质量以及人们获得这些服务的能力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增长。目前,这一增长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差异。
联合国驻越南协调员普拉蒂巴·梅塔女士和其他许多发展伙伴建议,越南应采用多标准贫困衡量方法,并每年调整官方贫困线,以此作为确定社会救助受益人的依据。政府现行的社会化政策也需要审查,并在实施过程中吸纳更多非国有和非营利部门参与服务提供。政府可以在监管、监督、确保社会服务质量以及鼓励公民参与监督社会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