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
(Baonghean)——翻越布森坡(Bu Xen),沿着近20公里的山路,我们抵达了贵州省周风乡平甸村(Pieng Diem)。这是一个100%泰族聚居的村庄,由于地势偏僻、没有国家电网、没有市场,当地居民的生活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尽管生活艰难困苦,平甸村的孩子们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精神。村里大多数家庭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魏文水先生和魏氏全女士就是典型的例子。
魏文翠先生(生于1962年)是泰族人。他家兄弟姐妹众多,生活贫困。和同龄人一样,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长大,魏文翠先生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辍学帮助父母务农,后来与魏氏翠女士(生于1964年)结婚。
夫妻俩的生活十分艰辛,主要依靠梯田维持生计,但产量不稳定,常年歉收。贫困和饥饿一直困扰着Thuy夫妇。
家境贫寒,子女众多,但水先生的四个孩子却都聪明伶俐。大女儿魏氏红(1984年出生)从义安技术经济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被派往归州县水利建设站工作。二姐魏氏河(1986年出生)连续12年成绩优异,最终考入财务会计学院企业金融系。魏氏河现已毕业,在兴安省泰阳动物饲料股份公司工作。
三姐魏氏清(Vi Thi Thin,1988年出生)也追随两位姐姐的脚步,考入了经济信息学院-财务会计学院。如今,她已经毕业,在贵州县的一个民间项目上工作。
最小的弟弟魏廷谦(Vi Dinh Khiem,1991年出生)也以在村里的学校里成绩优异而闻名,多年来一直是优秀学生。谦上初中和高中的那段时间也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当时,谦的三个姐姐都在大学读书;因此,同时养活四个姐妹的生活对水先生和汤太太来说成了沉重的负担。
尽管学习困难重重,Khiem 依然努力学习,最终通过了交通大学的入学考试。Khiem 现在是大四学生,大多数学期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绩,并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
谈及养育四个孩子上大学的不易,魏文水先生说:“虽然我知道各方面都很不容易,但看到孩子们乖巧好学,让他们辍学是我的良心不允许。于是,我和丈夫互相鼓励,出去打工,只要有钱供孩子们读书,什么都愿意。这段时间,除了打工和种地,我还趁机挖塘养鱼,也有一些额外收入。四个孩子都完成了学业,都有了稳定的工作,那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是我和丈夫的积蓄……”
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