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契丹王朝的千年宫殿
辽代时期契丹人所建的宫殿,总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是皇家和朝臣避暑的地方。
北京辽代寺庙。照片:弗雷德里克·J·布朗。 |
据《新闻周刊》报道,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古代宫殿遗址,该宫殿曾是辽代皇帝的避暑胜地。为了避暑,每年四月中旬至七月中旬,辽朝皇帝都会带着他的整个皇室家族和高级官员前往如今属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山区。
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遗址发现了100多件建筑构件,包括琉璃砖、陶瓷器和铜钉。他们记录了12座建筑的地基,总面积超过232平方米。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葛志勇表示,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助于确定这座宫殿建于辽代中期。
这座宫殿的发现将使考古学家对辽代建筑和文化习俗有新的认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将在该遗址进行。
辽朝由契丹人建立。契丹人是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中国北方大片地区、俄罗斯和朝鲜。公元907年2月27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天帝”。公元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国号“契丹”。公元947年,国号改为“大辽”。公元1125年,辽朝灭亡,被金朝所灭。
尽管辽朝最初缺乏书写文字来表达蒙古语,但发展出了两种与现代汉字有着诸多共同特征的文字。辽朝皇帝持续扩张疆土,但非常重视维护皇室血统的纯正,皇帝不得与被征服的契丹部落通婚。然而,辽朝女性拥有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力,至少有三位皇后担任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