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后的重逢
在与第四军区博物馆原副馆长阮氏进中校交谈后,她提供的“2011年,在这所小房子里,两位并非同一阵营的士兵举行了感人的重逢”的信息促使我前往功成乡(安城),直接见面,听这位老兵讲述40年后的重逢。
(Baonghean)-在与第四军区博物馆原副馆长阮氏进中校交谈后,她提供的“2011年,在这所小房子里,两位并非同一阵营的士兵举行了感人的重逢”的信息促使我前往功成乡(安城),直接见面,听这位老兵讲述40年后的重逢。
一位老兵的回忆
六月底的一天,天气闷热,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老兵阮文海的家。他目前和长子、妻子住在省道附近的一家杂货店里。他今年76岁,患有三级心力衰竭,战争的压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然而,战争年代的记忆,在枪林弹雨中辗转反侧,与敌人奋战的岁月,永远不会褪色……
1958年,21岁的年轻人阮文海怀揣着拿起枪去战斗的愿望,和哥哥一起志愿参军,但只有哥哥实现了愿望。阮文海毫不气馁,留在了家乡,积极参加地方上的突击备战运动,荣获中央青年团授予的“超额完成任务的青年志愿者”称号。1963年1月,阮文海光荣入党,同年4月收到入伍通知。他怀着年轻党员的热情,满怀希望地出发,被分配到炮兵团独立营。之后,他被调到第四军区E164第11营,奉命开赴广南-岘港参加茅盾会战。
海先生说:“当时美军实行‘战争越南化’,我们部队奉命在波来勉省组织炮兵阵地,阻击伪军和美军突击队的扫荡。当时我被指派驾驶指挥车。在路上,我们遭遇敌军扫荡,车辆被敌炸弹击中,全部烧毁,我和两名机械师侥幸活了下来。一个人被派回部队报到,但在半路上被敌军追击并击毙。另一个机械师受了重伤。没有办法,我只好扔下所有家当、行李和队友,把机械师扛在肩上,胸前架着两把枪,翻山越岭去找部队。”
回部队途中,他翻山越岭,屡遭敌军追击。但他万万没想到,抛下所有家当,竟能与美军时隔40多年重逢。在海先生和机械师逃离敌军追击区后,西原前线外科手术队士兵黄廷儋落入敌军伏击,不幸中弹身亡。美军士兵霍默击毙黄廷儋后,拿走了黄廷儋的所有家当,并在不远处捡到了海先生的背包和个人文件作为战利品。
海先生与美国士兵霍默(右二)。(图片由角色提供)
海先生的驾驶证和“青年志愿者超越计划”证书被霍默先生归还。
挥之不去的回忆和令人感动的重逢
战争结束后,美国士兵霍默将所有战利品(烈士黄廷儋和阮文海先生的私人物品)带回了祖国。然而,越南战争的恐怖记忆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并导致他患上抑郁症。在母亲的鼓励、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和美国大使馆的帮助下,霍默找到了将这些纪念品归还给越南士兵的方法。他尝试在《人民军报》和《人民代表报》上刊登他在战争期间带走的纪念品的信息。
正是阮氏进中校,成为了这场感人会面的桥梁。她不辞辛劳地前往功清,找到一位名叫阮文海的人物——那位驾驶汽车的士兵,将事件串联起来,联系双方,并组织了一场战争中两个对立阵营士兵的会面。
那是2011年底的一天,阮文海先生应邀前往田女士家(地址:荣市古镇兰街68号)。在河内,美国老兵代表霍默和两名美国记者正前往荣市与阮文海先生再次见面。“那天早上,我刚从田女士家的二楼下来,一个高个子外国人就跑过来抱住了我。他哭着说着‘对不起’。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霍默——就是那个拿走我所有财物和证件的人,包括我的驾照、击毙美国人的英勇士兵表彰证书以及其他一些文件。”阮文海先生回忆道。
从美国士兵手中拿回丢失了40年的证件,海先生感慨万千,哽咽着。他分享道:“战争和美国侵略者造成了那么多悲剧。但最终,像霍默这样的人只是雇佣兵,他们不得不拿起武器,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悔恨和后悔……就像霍默一样,经历了40年可怕的创伤,当他再次见到我时,他哭着道歉。我愿意原谅霍默,希望他能减轻压力,平静地生活。”
令人惊奇的是,正是霍默与阮文海先生的会面,以及关于汽车被烧毁地点的记忆和细节,还有一张根据战争记忆绘制的“地图”,帮助家人找到了烈士黄廷儋的坟墓。
翻阅着霍默归还的战争纪念品,看着与霍默在那次感人重逢中拍摄的照片,阮文海先生想起这位美国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再憎恨,不再区分敌友,祈祷霍默健康平安地度过一生。他把这次重逢,以及收到这些纪念品,视为一份幸运的礼物。
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