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关于香港命运的秘密谈判

DNUM_CGZAGZCABH 06:59

英国屈服于中国的决心,同意在1997年之前通过秘密谈判归还香港,且没有香港人出席。

1997年6月30日,瓢泼大雨中,英国国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取代。英国人离开了他们最后的殖民地,结束了百年来“日不落大英帝国”的统治。

1984年12月19日,香港主权移交仪式和命运已确定,而英国和中国之间的秘密谈判早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就已开始。

Cuoc thuong thao bi mat ve so phan Hong Kong hon 20 nam truoc hinh anh 1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国国旗升起,结束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的统治。图片:法新社。

土地租赁合同到期

现今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这片土地,根据1842年、1860年和1898年的三份条约,被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

清朝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后,香港岛和九龙岛割让给英国。1898年,清朝继续将后来成为新界(香港)的土地租借给英国,租期100年。

与香港岛和九龙不同,新界注定要在1997年6月30日回归中国。

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临近,英国人知道他们必须考虑香港的未来。

与大多数英国殖民地一样,香港的未来不包括独立。1971年加入联合国后,中国成功游说,将香港从“非自治领土”名单中除名。

联合国大会宣布该组织将“推动旨在实现完全自由和独立的措施”。

即使主权回归中国,英国政府最初也充满信心,并渴望继续管理香港。根据英国政府后来解密的文件,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首相的内阁曾试图无限期延长新界的租约,“如果中国接受,英国将在1997年后继续统治”,或者至少保留香港岛和九龙。

北京拒绝了这一提议。

Cuoc thuong thao bi mat ve so phan Hong Kong hon 20 nam truoc hinh anh 2
到20世纪末,香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他担心香港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损害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图片:法新社

在北京迷路

1982年4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时任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允许香港保留其“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同时将主权归还北京。

1982年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成为首位访华的英国首相,并正式开启香港问题的谈判。同年9月23日,她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赵紫阳总理。

会议记录显示,撒切尔夫人警告称,将香港回归中国(当时香港经济刚刚开始开放)将是一场“灾难”,会赶走投资者,并导致香港这样的世界金融中心崩溃。

赵立坚表示,在谈判香港未来时,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主权以及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如果必须二选一,中国将把主权置于稳定与繁荣之上,”会议记录援引中国总理的话说。

第二天,当时在中国掌握最高权力的身材矮小的邓小平警告撒切尔夫人:“一两年后,中国将正式宣布香港回归。” 就在同一天,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绊倒,差点摔倒。

撒切尔夫人离开英国后,谈判仍在继续,并于1985年达成《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该声明,香港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回归中国,结束了英国156年的统治。

Cuoc thuong thao bi mat ve so phan Hong Kong hon 20 nam truoc hinh anh 3
1982年9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图片:法新社。

邓小平遗嘱

有关香港谈判的信息主要通过英国政府文件披露,这些文件根据内阁文件必须在20至30年后解密的规定公开。这些文件通常不会直接引用中国官员的话,而主要是英方的备忘录。

1978年至1983年担任英国驻北京大使的珀西·克拉多克(Percy Cradock)将中国领导人描述为“思想僵化、充满教条和民族自豪感的老人”。

罗伯特·科特雷尔在其著作《香港的终结:帝国撤退的秘密外交》一书中,这样描述邓小平的算计:

邓小平说:“如果他同意让英国人在1997年后继续留在香港,那他就和那些根据非法无效条约将土地割让给英国的清朝卖国贼没什么区别。他不能这么做。中国必须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主权必须包括治理。英国国旗必须撤掉。英国总督必须下台。”

Cuoc thuong thao bi mat ve so phan Hong Kong hon 20 nam truoc hinh anh 4
1997年6月30日下午,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在其官邸迎接英国国旗降下。图片:法新社。

由于双方官员互相使用尖锐的言辞进行批评,谈判屡屡濒临破裂。然而,英国始终担心中国会退出谈判。

解密文件显示,英国担心,如果邓小平“不能与英国当局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他可能会决定提前收复香港”。

2007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在一次采访中首次承认,她对香港谈判中“难以维持”的局面感到遗憾。这位前首相坦言,1997年看到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她感到十分悲伤。

“我想继续英国的统治。但考虑到我们当时的情况,这变得不可能了,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邓小平的理念,保留香港的独特之处,”她说。

然而,“一国两制”模式的“总设计师”却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1997年2月19日,距离香港回归仅剩五个月,邓小平先生逝世。

旁观的香港人

香港超过500万的民众在中英两国政府的谈判中几乎没有发言权。香港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表示,香港人知道“他们(英国人)只关心贸易,香港人的命运是次要的。”

刘指出,在英国与阿根廷就马岛问题进行的谈判中,这个“只有1800人、数十万只羊”的岛上居民仍然拥有谈判席位,而香港人则没有参与到英国与中国的谈判中。

香港立法会一些议员为代表香港民众的意见所做的最后努力毫无结果。

Cuoc thuong thao bi mat ve so phan Hong Kong hon 20 nam truoc hinh anh 5
香港回归前几天的维多利亚港。图片:法新社。

“英国和中国政府都公开呼吁民众为谈判贡献意见。但如果民众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又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呢?”1984年,香港立法会议员黄琳在一次听证会上说道。

然而,香港人后来参与了《基本法》的起草,这部小宪法为香港在“一国两制”模式下的运作提供了法律框架。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还改革了立法会选举制度,增加了直选议员的人数。

据Zing.vn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20多年前关于香港命运的秘密谈判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