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富翁”捡到2.1公斤金块后离开越南
(Baonghean.vn)- 越南义安省祥阳县安化乡郝村的罗文威先生捡到一块重达 2.1 公斤的金块后,成为了一名大亨,但很快便破产了,不得不前往中国非法打工。
像卢文岱(音译,Lo Van Oi)那样一夜暴富,在乂安省西部地区或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然而,当回到曾经声名显赫的“四元”金矿区寻找这位“富豪”时,许多人不得不考虑黄金饥渴过后该如何寻找土地。
![]() |
2009年,戴先生发现了一块2.1公斤的金块,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
初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驱车数百公里山路来到郝村,村民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看不到年轻男子的身影。
罗文爱用卖黄金的钱建的木屋也上了锁。罗文爱的母亲罗氏春从花园回来,看到陌生人,连忙说道:“他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了。” 谈话渐渐变得亲切起来后,春夫人才说,罗文爱夫妇目前“在中国工作”。
![]() |
罗文爱的房子是他捡到一块2.1公斤的纯金后,五年多后留下来的。 |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面容疲惫,讲述了二儿子罗文敖淘金的故事,以及如梦似幻的皇室生活。宣太太和丈夫罗文敖育有三子一女,罗文敖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六年级时,他看到哥哥辍学,也想辍学。从此,罗文敖跟随父母在溪边淘金,这成了他们家世世代代的生计。
2009年,Oi和9个人凑钱买了机器,准备去溪浦河采金。当时,从安定乡流向安化市的小溪边,有数百人前来采金。Oi的团队不断遭受损失。
![]() |
罗氏春女士(罗文爱的母亲)讲述了她儿子发现黄金的故事。 |
奥伊曾多次辞去工作,一度考虑卖掉机器还债,放弃淘金梦。但好运来了。他在一条小溪里淘金时,发现了一块异常沉重的石头。他正要把它扔掉,但直觉告诉他要把它捡起来。去掉外层的泥土和石头后,奥伊欣喜若狂地发现,那是一块巨大的金块,重达2.1公斤。上帝拯救了穷人。
一名商人随后以超过10亿越南盾的价格买下了这块金块。在金矿集团分完后,他还剩下3亿多越南盾。这也是“四元”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金块。六年后,“大亨”魏某不得不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
“有了黄金,他盖了房子,买了一群水牛,开垦了稻田……还攒了不少钱。”罗氏春女士说道。但像罗文婕这样在四元金矿区一夜暴富的富豪们,似乎往往过得不太平。
一位远房亲戚知道魏先生很有钱,便来找他,答应卖给他一批木材,让他盖一栋高脚屋。起初,他答应了,给了那人1亿越南盾,但后来就放弃了盖房子的想法。那位亲戚几次还钱,有时五七百万越南盾,有时一千万越南盾左右。直到2015年,魏先生才拿到了全部1亿越南盾。那也是这位“黄金地区大亨”破产的时候。钱花光了,他就出去打工赚钱。
2016年平岁新年过后,妻子跟随村里一些人偷渡到中国,为一家公司工作。起初,Oi答应在家田里干活,等妻子回来。到了2016年3月中旬,他也跟着妻子走了。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不得不留给宣太太照顾。“他答应年底回来,但我不知道怎么回来。”——老妇人深深地叹了口气。
用卖黄金的钱建起的漂亮木屋里,还保留着两个保险箱,其中一个已经生锈了。据宣阿姨说,里面已经没有钱了。屋子旁边,放着一台碾米机,是屋主买来给村里服务的,很久没用过了。那台秤孤零零地靠墙躺着。
宣太太感叹,如果夫妻俩一起努力,就能拥有5嫂以上的稻田(5000多米)。2(按照山里人的思维)那就不愁没饭吃了。戴先生和他的妻子走了,剩下的三头水牛只好送到他妻子那边的亲戚那儿去照看。
![]() |
罗文爱先生第一次发现黄金时买了两个保险箱,现在其中一个被丢弃在家里的角落里,没有用过,因为据宣女士说,“里面没有钱了”。 |
![]() |
罗文爱先生原本为服务而购置的打稻机、碾米机、水泵等工具,现在也都放在一边了。 |
安胜、安化、安那、安静(乂安省)这几个乡至今仍被称为“四安”地区,是乂安省的黄金产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采金如箩筐采蚕”。
这不难理解,因为这片土地是义安省的“金矿”,自阮朝和法国殖民时期以来就一直被开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四安”地区曾被大型金矿开采所困扰。来自该省和北方的人们纷纷涌向这里,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该地区,也有人靠黄金购买房屋、汽车、建造汽车旅馆和酒店,也有许多大亨因黄金而破产的故事。
“以前人们赚钱太容易了,现在没有黄金了,就没人敢动他们的田了。”宣太太又叹了口气。
郝村党支部书记魏文峰说:“目前,村里的淘金热已经完全消退了。溪流和小溪里再也没有淘金的机器了。春节过后,很多年轻人就离开了村子。他们只说要去很远的地方打工。村里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Huu Vi - 何方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