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代会:反帝反战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三项重要任务:领导全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战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持续了很长时间,张征同志在担任总书记(1941-1951年)之后,于1986年被党中央选举为总书记,接替于1986年7月10日逝世的黎笋同志。
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时间:1935年3月27日至31日
地点:中国澳门
该国党员人数: 600
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 13
国会选举产生了:
- 中央执行委员会:包括 9 名正式成员和 4 名候补成员。
总书记:同志黎鸿峰

一般背景:
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继续发展,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克服危机:一是法西斯化政治体制,备战(德国、意大利、日本);二是推行社会经济改革(英国、法国、美国)。法西斯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在印度支那,工人运动逐渐复苏。城乡人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斗争中,例如:学生罢课、商人罢工和农民反税示威。
白色恐怖过后,党的组织逐渐恢复。
反帝国主义,反战
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评估了世界和国内形势,强调了苏联取得的成就和世界许多国家劳动人民革命运动的成果,并肯定了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大会评估认为,党的组织体制已经恢复,革命运动取得了进展。过去两年的群众斗争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大会概述了党在近期内的三项主要任务:
+ 加强和发展党;
+ 赢得大众支持;
+ 反帝国主义战争。
大会首次颁布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决议,旨在凝聚力量,建立群众运动:关于动员工人、农民、士兵、妇女和青年的决议;关于反帝联盟工作的决议;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决议;关于自卫和红色救援队的决议。
大会通过了党的宪章和党的各个群众组织的章程。
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阮爱国同志当选为党的驻共产国际代表。黎鸿峰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1936年7月,何辉塔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1938年3月,阮文居同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1941年5月,在北坡(今高平)召开的党的中央委员会会议选举张征同志为党的总书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保卫和恢复从中央到地方的党组织制度的斗争取得了胜利,统一了革命运动,使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斗争时期。
国内事件
1931-1935: 在北越,发生了551起工人斗争。
1934: 成立以黎鸿峰同志为首的印度支那共产党海外指挥委员会。
1934年末至1935年初南方、中部和北方区域委员会相继重建。
1934:阮爱国同志曾赴苏联列宁国际学校学习。
1935:在党的建党纪念日和国际劳动节之际,许多省市出现了带有镰刀锤子的红旗,散发了要求加薪、缩短工时、减税、支持苏联、推翻法国帝国主义的传单……
国际赛事
30/1/1933:希特勒(纳粹党领袖)成为德国总理,开启了德国的黑暗时代。
1934: 苏联加入了国际联盟。
7/1934:社会党和法国共产党组成了反对法国法西斯主义的联合阵线。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在苏联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明确了直接敌人和斗争任务,决定建立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战争、争取自由、民主和维护和平的广泛人民阵线。由黎鸿峰同志率领的印度支那共产党代表团与来自世界各地的65个共产党代表团一同出席了会议。当时正在列宁国际学校学习和研究的阮爱国领导人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10/1935: 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入侵了埃塞俄比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