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有170亿颗地球大小的行星。
根据 1 月 7 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我们的银河系至少有 170 亿颗地球大小的行星,甚至可能更多,这增加了发现与我们类似的行星的可能性。
天文学家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我们银河系中大约 17% 的恒星都有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地球运行。
银河系被认为拥有 1000 亿颗恒星,这意味着其中约六分之一的恒星拥有类似地球的行星。
这项新发现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系外行星都适合居住。但它确实增加了找到类地行星的可能性。
为了维持生命并允许液态水存在,行星与其恒星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这个距离可以防止行星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开普勒望远镜曾探测到潜在的系外行星,它们会从恒星前方经过,并产生类似日食的现象,使恒星的光线略微变暗。
在为期 16 个月的调查中,开普勒发现了大约 2,400 颗潜在行星。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员弗朗索瓦·弗雷辛和同事利用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确定了哪些信号表明存在系外行星,并根据大小对这些系外行星进行排序。
他们发现,17% 的恒星拥有一颗质量为地球 0.8 至 1.25 倍的行星,其公转周期平均为 85 天或更短。
约四分之一的恒星拥有超级地球(质量为地球的1.25倍至2倍),轨道周期不超过150天。约四分之一的恒星拥有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质量为地球的4-6倍),轨道周期不超过250天。只有5%的恒星拥有气态巨行星(质量为地球的6-22倍),轨道周期不超过400天。
研究人员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分析结果。
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任务宣布发现了 461 颗新行星,其中四颗行星的大小几乎是地球的两倍,并且位于可以维持生命的理想轨道上。
据(越南+)-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