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经验教训
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经验教训仍然具有宝贵意义,应继续学习、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实践中。


值此祖国统一50周年之际,谨向大家介绍国防部部长潘文江上将的文章。
1975年初,面对历史机遇,我党作出了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军民在短时间内凭借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力量,胜利完成了西原、顺化、岘港解放战役以及解放西贡的历史性胡志明战役,创造了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胜利结束了艰苦卓绝、充满牺牲的抗美救国战争,光荣地完成了民族解放事业,将全国推向社会主义。
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是越南人民建国卫国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和最辉煌的壮举之一,“作为20世纪的伟大壮举、具有重大国际意义和深远时代意义的事件载入世界史册”[1]。秉承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成就和经验教训,50年来,我全党、全民、全军携手并进,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朝着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前进,大力推进革新事业,建设并坚决捍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按照伟大胡志明主席的遗愿,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庄严、更加美丽”。
在当前背景下,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经验教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应继续学习、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实践中。

巴黎协定(1973年1月27日)后,越共中央第二十一次代表会议根据对世界、地区和国内形势,特别是敌人在南方的新阴谋和战争行动的评估,强调:无论形势如何,革命的胜利之路是使用革命暴力,因此,必须牢牢掌握进攻战略,坚决推进争取全面胜利的斗争。
随后,政治局召开两次会议(1974年9月30日至10月8日,1974年12月18日至1975年1月8日),批准了两年内(1975-1976年)解放南方的战略计划。然而,14号公路-福龙战役(战略侦察)的胜利,反映了美军介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伪军无力反攻收复失地,为政治局再次确认按既定计划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战略决心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政治局预测:“如果1975年初或年末时机成熟,就立即在1975年解放南方”[1]。
中央军委、总司令部贯彻落实政治局的战略决策,坚决部署,连续发起进攻,夺取西原战役、顺化战役、岘港解放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和战局。
战略机遇很快出现。1975年3月25日,“政治局决定:坚决在雨季(1975年5月)前完成解放西贡及南方”[2];1975年3月31日,决定调整打响解放西贡最后战略战役的计划和时间:“最好在今年4月开始和结束,不能拖延”[3]。
秉承“一日胜二十年”的精神,全国军民倾尽全力,以最大的决心,在胡志明战役中化战略机遇为强大力量。1975年4月26日下午5时,胡志明战役正式打响;1975年4月30日上午11时30分,抗美救国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胡志明战役的胜利充分肯定了党中央、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的战略思想和敏锐、正确、及时的指导,是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在世界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背景下,国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保卫祖国的要求和任务日益提高,要求全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政治、军事和国防路线,坚决维护党对越南人民军队、保卫祖国事业的绝对直接领导原则。着力建设政治、思想、道德、组织、干部队伍过硬的军队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对军队“非政治化”的阴谋诡计和组织内部“自我演变”、“自我转化”等现象,确保军队在任何条件和情况下始终绝对忠诚于祖国、党、国家和人民。
当前,党和国家正坚决领导落实各项突破,完善制度建设,消除瓶颈制约,为国家在新时期强劲发展创造动力。这既是机遇,也是要求和挑战,要求加强党对军队建设、巩固国防、保卫祖国事业的领导和国家管理。
因此,各部委,特别是国防部,要加强研究,发展理论,总结实践,提出完善机制、制度和政策的建议,以维护和加强党的领导、国家对建设革命、纪律严明、精锐、现代化人民军队事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领导。要全面同步地制度化党的观点和路线,完善与人民战争阵型相结合的全民国防建设法律体系,打造“民心阵型”,在新形势新形势下,结合实际发展,在调整省级行政单位、取消县级行政单位、合并乡级行政单位等情况下,保卫祖国。


为了在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关键时刻,在兵力和阵地上超越敌人,形成优势兵力,我全党、全军、全民团结一致,坚定“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的决心。在北方,大力开展“一人两军南下”、“青年三备”、“妇女三能”、“一斤米不缺,一兵不缺”等爱国竞赛运动,真正成为南方伟大前线的伟大后方。
仅1973年和1974年,就有25万北方青年参军;数万劳工随部队征召,开辟运输路线;15万陆军官兵奔赴南方作战;数万北方军官、技术人员和青年志愿者自愿到解放区工作;37.9万吨物资被运往南方前线……

特别是为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作出贡献,北方倾尽全力迅速向南方派遣了11万多名干部和士兵;提供了23万吨各种物资,确保了81%的武器、60%的汽油、65%的药品和85%的运输车辆[1]。
在大南方战线上,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三个战略要地大力开展政治斗争运动,同时动员人民加入三大武装力量,建立战斗村落和战斗公社,随时随地组织对敌人的进攻……
1975年春季总攻势和起义中,前线特别重视政治、军事进攻和地方政治力量建设,及时发动群众起来抗争,密切配合武装力量进攻和抗争,解放南方。
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是当前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经验,以确保建国卫国事业取得持久胜利。
为了在新形势下巩固民族团结力量,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人民是根本”观点,真正相信、尊重和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关心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和整顿,提高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使我们的党真正廉洁坚强,成为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
全军积极有效履行“劳动军”职能,开展国防安全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动员人民严格遵守党的军事国防观点和路线,正确认识伙伴和目标,深化民族建国卫国传统。特别是积极开展宣传,阐明国家新时期的机遇、机遇和挑战,宣传党和苏林总书记的指导思想、方向、重大决策和政治决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弘扬“自力更生、自信、自立、自强、民族自豪感”精神,信赖党的领导,创造新动力、新气象、新气象、新气象、新气象、新团结、新社会共识……动员全民团结力量,建设和保卫祖国。
与此同时,军队要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政治体系建设,帮助人民消除饥饿、减少贫困,预防、抗击和克服自然灾害的后果,在战略要地、关键地区,特别是边疆、海岛、边远地区和重点经济区,筑牢“人民心阵地”。同时,军队要发挥主导作用,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破坏民族大团结、离间党、国家和军队与人民关系的阴谋诡计。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始终懂得把握时机,牢牢把握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结束战争的规律。因此,在着力推进三大军建设的同时,我们党始终重视建设战略机动主力军。四个主力军、232集团军[1]的组建以及1975年春季总攻势起义的实践,展现了党和总司令部的智慧和才智。
机动主力部队以大规模军兵种合成作战力量,与其他兵种密切配合,进攻、歼灭、瓦解敌军各个师和主力部队,大面积摧毁其战略防御体系,迅速向纵深推进,摧毁西贡内城主要目标,配合人民起义,胜利完成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的斗争。
适应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要求和任务,全军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军事和国防路线,集中力量建设一支全面、综合素质高、战斗力强的人民军队,随时准备迎接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推动建成精干、紧凑、强大的现代化军队,确保各组成部分和力量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合理性,符合国防路线、人民战争路线、国防战略、越南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保障能力;集中具体化和实施现代化军队建设标准;在各地区、各地区和海上建设强大的预备役力量、强大而广泛的民兵自卫力量。
继续有效落实中央军委2022年12月20日第1659号决议,紧紧围绕“基础、实用、扎实”的方针,注重同步化、深入化、现代化训练。注重提高按编制掌握武器装备特别是现代化武器的训练质量;紧密围绕作战计划、作战对象、战场进行训练,注重高强度训练、复杂气象条件训练;注重提高军兵种协同水平、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力量在防区作战中的协同能力……
训练过程要与政治素质训练、纪律建设、纪律训练、提高官兵遵纪守法意识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训练与部队训练结合起来;重视战斗经验传授和实践训练;确保“集中、统一、同步、高效、不重复”;以保卫祖国的战斗任务为目标,突破创新,提高训练、演练、教育训练质量;把训练与纪律、体力、纪律训练结合起来,打造强大、全面的“模范”部队,力争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战斗力,在各种情况下夺取胜利。
与此同时,全军要深入学习、坚决有效落实中央政治局2024年12月22日第57号决议和中央军委2025年1月29日第3488号决议,关于军队科技发展、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将其视为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当前前提。
建设主动、自主、自立、军民融合的现代化国防工业,提高人民武装力量保卫祖国的战斗力。定期保障执行训练、战备和保卫海洋、岛屿、边境和网络空间任务的部队拥有数量和质量足够的武器技术装备,包括现代化武器技术手段。


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是继承、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胡志明时代越南军事科学艺术的结果。党的正确领导、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战略进攻思维以及有效地发挥全军全民的综合力量与革命战争正义力量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军事艺术,为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其中最明显体现的是进攻与起义、起义与进攻相结合的艺术;三种兵种作战的协调艺术,以全军全军全兵种综合力量的大打击为协调中心。
从近代世界军事冲突的实践来看,交战各方运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特别是军事科技成果、人工智能的应用……在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催生了许多新的战争形式、作战方法和战术,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构成威胁。对越南而言,保卫祖国的战争(如果爆发)仍将面临经济和军事潜力远超其对手的挑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展人民战争的科学与艺术,保卫祖国的事业至关重要。

全军不断提高革命警惕,掌握形势,准确评估和研判形势,及时处置防御情况,避免在任何情况下陷入被动或措手不及。主动向党和国家建议,根据保卫祖国的决心,结合现代化军队建设,调整兵力部署和主力部队驻扎位置。
结合国防布局、战略后方、军事态势规划和防区总体规划,主动审查调整战略分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战略方向、重点地区、边境、海洋、岛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高经济防区效能,建设全民国防态势与人民保卫态势相结合的坚强国防态势,随时准备转变为人民战争态势。
继续发挥人民武装力量在各级防区建设和稳固纵深军事区防御中的核心作用;主动平衡、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构建适应和平时期各种国防安全形势的防区和民防潜力态势,提高调动力量和手段的能力,确保服务战争需要。
重点研究运用军事科学、科技成果发展国防理论、越南军事艺术、人民战争艺术等问题,在新形势下保卫祖国。组织总结军事、国防活动,总结贯彻党的全民国防建设和人民战争路线的成果,提出在贯彻落实党关于军事、国防和保卫祖国的决议、结论和指示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抗美救国战争特别是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中,我党始终注重把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紧密结合起来,把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战胜来犯之敌的合力。凭借我党富有创造性和敏锐性的外交路线,我们赢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挚正义援助,赢得了印度支那三国同仇敌忾的团结抗敌精神,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我们得以战斗并取得胜利。
当前,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防外交是党外交、国家外交和人民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旨在尽早、远程保卫祖国;在国家陷入危险之前,以和平方式保卫国家。同时,它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国防潜力,为建设一支革命化、纪律严明、精锐化、现代化的军队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军要始终坚持党的独立自主外交路线,根据越共十三大决议、中央政治局2025年1月24日第59号关于新形势下融入国际社会的决议、中央政治局2023年4月28日第53号结论、中央军委2024年2月26日第2662号关于2030年及以后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防外交工作的精神,继续推进和有效实施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防外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提高认识,正确、创造性地运用对伙伴和主体的观点,以不断加强团结,扩大与国际友人的友好合作关系。
着力推进双多边防务关系与合作走深走实,优先发展同周边国家、主要国家、战略伙伴、东盟国家和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与合作,妥善处理同合作伙伴的防务关系与合作,保持战略平衡,增进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巩固建设强大的国防潜力、牢固的全民国防阵地,维护国家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
创造性、有效地运用和贯彻党的对外路线和胡志明外交思想,坚持战略原则和战术灵活性,坚持不懈地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基础上,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争端和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孤立和依赖,坚持越南“竹子外交”学派和“四不”国防政策,积极主动地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国际人道主义活动,为肯定负责任的作用、提高国家和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地位作出贡献。
半个世纪后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伟大地位、价值和意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和胡志明主席的正确、创造性领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军和人民在二十多年长期抗战中付出的巨大牺牲。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经验教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应在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事业中继承、发扬和创造性地运用,为国家迈入发展、繁荣、文明、富强的新时代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

国防部部长潘文江将军
参考:
[1] 越南共产党,《党的全部文献》,第3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471页。 越南共产党,《党的全部文献》,第3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471页。
[2] 国防部、中央宣传部、胡志明市委,《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统一祖国的意志与和平的愿望的力量》,国家政治出版社,ST,H,2015年,第119页。
[3] 国防部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1954年至1975年抗美救国战争史》第8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3年,第301页。
[4] 越南共产党,《党的全部文献》,第36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96页。
[5] 国防部-胡志明市委,《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胡志明时代的民族大团结力量》,河内人民军出版社,2011年,第1138-1139页。
[6] 第 1 军团(1973 年 10 月)、第 2 军团(1974 年 5 月)、第 4 军团(1974 年 7 月)、第 232 集团(1975 年 2 月)和第 3 军团(1975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