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春季大胜利: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经验教训
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经验教训在新形势下仍然具有价值,需要继续学习、传承和创造性地应用于军队建设、加强国防和保卫祖国的实践中。


值此国家统一50周年之际,我们谨向大家介绍国防部长潘文江上将的文章。
1975年初,面对历史性机遇,我党作出解放南方、统一全国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短短时间内,我党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强大的力量,成功开展了解放中部高原、顺化、岘港的战役,最终取得了历史性的胡志明解放西贡战役,取得了1975年春季大胜利,圆满结束了为拯救国家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美战争,光荣地完成了民族解放事业,使全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是越南人民建设和保卫祖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里程碑之一,也是“作为20世纪伟大壮举、具有重大国际意义和深远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载入世界史册”[1]。50年来,我们全党、全人民、全军携手并肩,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朝着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前进,推进创新事业,建设和捍卫了社会主义越南祖国,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按照伟大领袖胡志明的遗愿,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尊严,更加美丽”。
在当前形势下,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经验教训仍然具有价值,需要继续学习、传承和创造性地应用于新形势下的军队建设、加强国防和保卫祖国的实践中。

1973年1月27日《巴黎协定》签订后,根据对世界、地区和国内形势,特别是敌军在南方的新阴谋和战争行动的评估,党的中央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三任期)强调:无论形势如何,革命胜利的道路就是运用革命暴力,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进攻战略,坚决推进争取全面胜利的斗争。
随后,政治局通过两次会议(1974年9月30日至10月8日和1974年12月18日至1975年1月8日)批准了在两年内(1975-1976年)解放南方的战略计划。然而,14号公路-福隆战役(战略侦察攻击)的胜利表明,美国干预的可能性极小,傀儡军队也无力反击并收复失地,这为政治局再次重申其按照既定计划解放南方、统一全国的战略决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政治局预言:“如果1975年初或年末出现机会,就立即在1975年解放南方”[1]。
贯彻政治局的战略决定,中央军委和总司令部果断部署该计划,加大了连续进攻力度,在中部高原战役和解放顺化、岘港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力量对比和战局,使我方占据了优势。
战略机遇很快出现。1975 年 3 月 25 日,“政治局决定:决心在雨季(1975 年 5 月)之前完成西贡和南方的解放”[2];1975 年 3 月 31 日,决定调整计划和时间,开始解放西贡的最后战略战役:“最好在今年 4 月开始和结束,不要拖延”[3]。
秉持着“一日胜二十年”的精神,全国军队和人民倾尽全力,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强大的力量,发动了胡志明战役。1975年4月26日下午5时,胡志明战役打响;1975年4月30日上午11时30分,胡志明战役取得全面胜利,结束了抗美战争,拯救了祖国。胡志明战役的胜利,彰显了党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思想、战略眼光和敏锐、正确、及时的领导——这是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鉴于世界和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国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保卫祖国的要求和任务日益艰巨,要求全军彻底掌握党的政治、军事和国防方针,坚定贯彻党对越南人民军和国防事业的绝对直接领导原则。要着力在政治、思想、道德、组织和干部等方面建设强大的党组织;在党的建设和整顿中发挥示范领导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坚决反对敌对势力“去政治化”军队的阴谋诡计和组织内部的“自我进化”、“自我改造”现象,确保军队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绝对忠于祖国、党、国家和人民。
当前,党和国家坚定地指导落实制度建设和完善方面的突破,扫清瓶颈,为国家在新时代强劲发展创造动力。这既是机遇,也是要求和挑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对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的管理。
因此,各部委,特别是国防部,要推进研究、发展理论、总结实践,提出完善机制、制度和政策的建议,以维护和加强党的领导,国家对建设革命的、纪律严明的、精锐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事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和领导。全面、同步地将党的观点和方针制度化,完善与人民战争态势相关的全民国防建设法律体系;树立“人民心系”的姿态,在适应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在组织若干省级行政单位、不组织区级行政单位、合并乡级行政单位等实践中,捍卫祖国。


为了在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关键时刻,在兵力和阵地上取得绝对优势,我们全党、全军、全人民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全部为了前线,全部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在北方,开展了“一人为南方,两人为南方”“青年三备”、“妇女三能”、“一斤米不缺,一兵不缺”等爱国主义运动,真正成为南方伟大前线的强大后盾。
仅在1973年和1974年,就有25万北方青年应征入伍;数万劳工随部队动员,拓宽交通运输路线;15万名陆军官兵赴南方作战;数万名北方干部、技术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到解放区志愿工作;37.9万吨物资运往南方前线……

特别是为了给1975年春季大胜利做出贡献,北方动用一切力量迅速向南方派遣了11万多名干部和士兵;提供了23万吨各种物资,确保了81%的武器、60%的汽油、65%的药品和85%的运输车辆[1]。
在南方大战线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所有三个战略区域都开展了政治斗争运动。同时,它动员人民加入三军;建设战斗村和人民公社;组织随时随地对敌人发动进攻……
1975年春季总攻和起义期间,政治军事打击和地方政治力量建设受到前线各级政府的特别重视,迅速动员群众起来反抗,与军队密切配合,发动起义,解放南方。
增强民族团结大集团的力量是当前时期需要传承和发展的宝贵经验,以确保在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中取得持久胜利。
为了在新形势下增强民族团结力量,我们需要彻底掌握并贯彻“人民是根本”的观念,真正信任、尊重和维护人民的自主权,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党的建设和整顿,提高政治体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使我们的党真正廉洁强大,成为民族团结的核心。
全军积极有效地履行“工作军队”职能,推进国防安全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动员人民严格遵守党的军事国防观点和方针,正确认识伙伴和目标,深刻灌输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民族传统。尤其积极参与宣传工作,阐明国家新时代的机遇、机遇和挑战,以及党和总书记杜林的指导思想、方向、重大决策和政治决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弘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诩民族自豪”的精神,信任党的领导,创造新的动力、新的势头、新的热情、新的团结、新的社会共识……动员全人民团结一致建设和保卫祖国。
与此同时,军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基层政治体制建设,帮助人民消除饥饿、减少贫困,预防、防治和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在战略要地、重点地区、困难地区、边境地区、岛屿地区、偏远地区和重点经济区,树立牢固的“民心”。同时,军队还要作为领导力量,坚决反对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大集团、分裂人民与党、国家与军队关系的阴险诡计。

在领导全国进行抗击侵略战争的过程中,我党始终懂得把握时机,牢牢把握以重武力结束战争的规律。因此,在致力于推进三军建设的同时,我党始终重视战略机动主力军的建设。1975年春季,我党组建了四大主力军、组建了232集团[1],并进行了全面进攻和起义演练,充分体现了党和总指挥部的远见卓识。
凭借大规模军事和勤务部门的联合战斗力,机动主力军与其他部队紧密配合,攻击、摧毁、瓦解了敌军的各个师和主力军,粉碎了其战略防御体系的大部分,迅速深入敌后,摧毁了西贡内城的主要目标;与群众起义相结合,成功完成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统一的斗争。
面对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国防强化、保卫祖国的要求和任务,全军继续深入理解党的军事国防方针,集中力量建设一支全面素质高、战斗力强、能够接受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强大、综合的人民军队。
推动完成精简、紧凑、强大、现代化军队的组织建设,确保各组成部分和各兵力全面协调、协调合理,符合国防政策、人民战争政策、国防战略、越南军事战略以及武器装备保障能力;重点落实和实施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各项标准;建设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一支在各地区、各区域和海上都拥有强大而广泛的民兵和自卫力量。
继续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军事委员会2022年12月20日第1659号决议,严格贯彻“基础、实用、扎实”的方针;重视同步、深入、现代化训练。重点提高按编制掌握武器装备,特别是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训练质量;严格按照计划、作战目标和战场进行训练,重点加强高强度、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训练;提高军勤协同水平,增强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在防区作战中的协同作战能力……
训练过程必须与政治素质培养、纪律建设、纪律训练、提高官兵守法守纪意识紧密结合;将学校教育训练与部队训练相结合;重视实战经验传授和实践训练;确保“集中、统一、协调、高效、不重叠”;以保卫祖国为战斗目标,在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提高训练、演练、教育和训练质量;将训练与纪律、体能、纪律训练相结合,建设一支强大而全面的“模范”部队,力求不断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战斗力和在各种情况下取得胜利。
同时,全军要彻底理解并坚决有效地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2024年12月22日第57号决议和中央军委2025年1月29日第3488号决议,将这作为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当务之急。
建设积极主动、自主自强、两用型现代化国防工业,增强人民武装力量保卫祖国的战斗力。定期保障部队训练、战备以及保卫海洋、岛屿、边疆和网络空间所需的武器装备和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充足,包括现代化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


越南抗美战争的胜利,是继承、运用并创造性发展胡志明时代越南军事科学与艺术的结果。党的正确领导、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战略进攻思维以及有效发挥全军人民联合力量与革命战争正义力量的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军事艺术,成就了1975年春季的伟大胜利。这在攻守兼备、起义与进攻相结合的艺术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统筹三类部队作战、以全军各军种联合力量为统筹中心发动大攻的艺术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从近期世界军事冲突的实践来看,交战各方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成果,特别是军事科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传统和非传统领域中多种新型战争形式、作战方法和战术,对全球和平、稳定与安全构成威胁。对于越南而言,保卫祖国的战争(如果爆发)仍将面对经济和军事实力远胜于己的敌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展保卫祖国的人民战争科学与艺术至关重要。

全军时刻保持革命警惕,掌握形势,准确评估形势,迅速应对防御形势,避免在任何情况下被动或措手不及。积极主动地向党和国家提出建议,根据保卫祖国的决心,调整主力部队的部署和驻扎位置,同时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主动检讨和调整战略区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使其与国防布局、战略后方、军事态势规划和防御区总体规划相协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在战略方向、重点区域、边境、海域和岛屿提高经济防御区的有效性,构建强大的全民国防态势,并建立强大的人民安全态势,随时准备向人民战争态势转变。
继续发挥人民武装力量在各级防御区建设和牢固、纵深军事区防御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平衡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即使在和平时期,也做好应对一切国防安全形势的防御区和民防准备,提高动员力量和资源以满足战时需要的能力。
重点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军事科学、科技成就发展国防理论、越南军事艺术和人民战争艺术来保卫祖国。总结军事国防活动;总结党关于建设全民国防和人民战争的方针落实情况;总结党关于军事、国防和保卫祖国的各项决议、结论和指示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抗美战争、保卫祖国、特别是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将军事、政治和外交斗争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联合力量,最终战胜了侵略者。凭借党的创新和巧妙的外交路线,我们赢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真诚正义援助;赢得了印度支那三国抗击共同敌人的团结;赢得了世界各国进步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战斗并取得胜利。
当前,国际一体化和国防外交是党的对外事务、国家外交和人民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保卫祖国、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同时,它也有助于巩固和增强国防实力,服务于建设革命的、纪律严明的、精锐的、现代化的军队。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继续按照党的十三大决议、2025年1月24日政治局关于新形势下国际一体化的第59号决议、2023年4月28日政治局第53号决议、2024年2月26日中央军委关于2030年前及以后国际一体化和国防外交的第2662号决议的精神,推进和切实落实国际一体化和国防外交。落实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创造性地运用对伙伴和主体的看法,不断加强与国际友人的团结,拓展友好合作关系。
重点推进双边和多边防务关系与合作,深入实质性发展;优先发展与邻国、主要国家、战略伙伴、东盟国家和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与合作;妥善处理与伙伴国的防务关系与合作,确保战略平衡,增进互信和利益交融;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巩固和建设强大的国防潜力,构建稳固的全民防卫态势,维护国家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
运用并创造性地有效贯彻党的外交政策和胡志明的外交思想;坚定坚持战略原则,灵活运用战术;坚决不懈地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争端和分歧;避免冲突、对抗和孤立、依赖;坚定奉行越南“竹林外交”和“四不”国防政策;积极主动地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国际人道主义活动,为维护国家和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地位和声望做出贡献。
回望半个世纪,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伟大地位、价值和意义;清晰地认识到党和胡志明主席的正确和富有创造性的领导,以及我国军队和人民在二十多年长期抵抗中做出的巨大牺牲。1975年春季伟大胜利的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价值,需要传承、发展和创造性地运用到保卫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事业中,为国家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使国家稳步迈入发展、繁荣、文明和富强的新时代。

国防部长潘文江上将
参考:
[1]越南共产党,《全党文件》,第3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471页。越南共产党,《全党文件》,第3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471页。
[2] 国防部 - 中央宣传部 - 胡志明市委,《1975年春天的伟大胜利——统一祖国的意志和对和平的渴望》,国家政治出版社 - ST,H,2015年,第119页。
[3] 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保卫国家抗战史 1954 - 1975》,第 8 卷,国家政治出版社 - ST,河内,2013 年,第 301 页。
[4]越南共产党,《全党文件》,第36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96页。
[5] 国防部 - 胡志明市委,《1975年春天的伟大胜利——胡志明时代的伟大民族团结的力量》,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1138-1139页。
[6] 第 1 军(1973 年 10 月)、第 2 军(1974 年 5 月)、第 4 军(1974 年 7 月)、第 232 大队(1975 年 2 月)和第 3 军(1975 年 3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