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棕榈树的热爱
(Baonghean)——每当他们拿起画笔,坐在画布前,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时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这个繁华都市中的身份。这是我在义安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上美术教育学课程时的感受……
(Baonghean)——每当他们拿起画笔,坐在画布前,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时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这个繁华都市中的身份。这是我在义安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上美术教育学课程时的感受……
课堂上只有四个人,没有老师,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课本……只有色板、画框和各种各样的画笔……每个人都把自己“塞”进画框里,自由地想象和创作。有的画沿海人晒网的场景,有的画街头小贩的场景,有的画泰国妇女织布的场景。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一个主题,但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阮氏海蓉讲师说:“文化艺术学院,尤其是美术学院,在教学方面各有特色。每门课程通常有16节课,其中只有1节课是理论课,其余15节课是实践课。以前,学生主要根据讲师提供的范本进行绘画,但现在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主题,只要线条、形状和色彩搭配正确,并且画作具有美学和人文价值即可。” 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要提交作品供讲师评分。任何优秀的作品都会被保存在学校的画廊展出。
![]() |
乂安文化艺术学院K46美术教育学班实践课。 |
学生阮氏重在越南演州沿海地区出生长大,渔船的景象,渔村里母亲姐妹们辛苦搬运鱼到各个集市售卖的景象,祖孙父子们聚在一起撒网,仿佛要卸下所有苦难的景象,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成为她画作中熟悉的主题。与阮氏重不同,她的同学潘氏花则钟情于泰国高地妇女色彩斑斓的织锦服饰。虽然她对泰国服饰的了解仅限于书籍、电视和一些实地考察,但那些图案和色彩却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年轻的学生,然后织布的画面出现在她熟悉的画框里……每一幅画都是丰富多彩生活的鲜活片段。在那里,年轻人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去创造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渴望在每一根线条和每一抹色彩中表达和肯定自我;心中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燃烧着对生活的热情。
过去,谈及艺术,意味着辛勤付出、艰辛劳作,有时甚至需要付出取舍,美术也不例外。尽管初入艺术殿堂,美术学院的学生们早已习惯了日夜潜伏在画布前,为每一根线条而奋斗。久违的绘画,让他们无比怀念铅笔盒和调色板,热情与日俱增。久而久之,谁都难以放弃。报考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对绘画怀有热爱,并略带天赋。接触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悉心教导,他们如同初生的嫩芽,被悉心呵护,最终转化为热情,并终生坚持。那些被悉心呵护、不断磨砺、绽放光芒的青年才俊,总是一块垫脚石,激励着他们坚定地踏上通往未来的征程。近日,荣获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作品《擦鞋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中,一个面容纯真的男孩坐在砖头上,为路边的顾客擦鞋,忘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作者阮氏重用温暖的色彩和柔和的线条,勾勒出这个天真可怜的男孩的形象,令人感到心酸。作者想必是一位非常细腻敏感的人,才能感受到擦鞋童脸上天真烂漫中夹杂着辛酸的表情。每一幅画都像一颗心跳,跳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着艰辛和矛盾,但也充满了爱。作者描绘出一个年轻的灵魂,年轻的眼光,年轻的热情,沸腾着创造和奉献的热情。
然后,毕业之后,这些年轻人或站在讲台上,将自己的热情传授给孩子们,或出现在阳光明媚、微风徐徐的建筑工地上,或勤奋地在艺术画廊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而有意义的人生画卷……
文章和照片:阮黎-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