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旗坛
(Baonghean) - 在清池乡(Thanh Chuong)长年村的大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长满青苔的建筑,与陈新-邓如梅起义有关。这就是国旗祭坛——国家历史文化遗产。
祭坛是为举行仪式而建造和设立的场所。在封建制度下,国家在首都大规模建造国家祭坛,将其视为神圣之地,受到严格保护,通常由国王主持(南教坛 - 阮朝)。每年春季,朝廷都会举行祭天地的仪式,以确认王朝的正统性,并祈求国家长治久安。
![]() |
标记祭坛遗物。 |
清池旗坛是陈新军在反抗法国殖民者的起义中建立的祭坛。
陈晋,字敬文,人称陈敬文,原为赤讷村(今长年村),原为爱国学者,曾任清章郡守。1862年,顺化朝廷签订《仁慈条约》,将交趾支那东部三省的土地割让给法国。法国殖民者趁机侵占了交趾支那西部三省,并向北部派兵。全国人民奋起抗法。1873年,他与一批学者向义静郡守请命,商议抗敌保卫国策。会上,陈晋被任命为总司令,被尊称为“安南大老统官”。此时,他已年逾古稀,但仍在积极筹谋,调集军粮,操练士兵……
顺化朝廷签署《甲沣条约》承认交趾支那为法国殖民地后,1874年3月17日,陈晋、陈香父子及其学生邓如梅等爱国志士在大山举行降旗仪式,并发布“平西剿左”的宣言,号召人民奋起抗敌,保卫祖国,与法军、朝廷军队以及伪装成宗教的反动派作战。起义军不断壮大,从700人发展到数千人,以南城-南丹的清水为主要基地,协同地方军队进攻义安和河静几乎所有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南城和八阿(奠林)地区,发生了多场决定性战役。 1874年7月中旬,义静省大部分地区(除义安城外)均被起义军控制。陈晋军凭借连胜的战绩,声望日隆,势力范围也扩大至邻近省份。
然而,由于政策和战略上的失误和不足,起义军逐渐衰弱,并遭到法国和清朝军队的攻击,被迫撤退到西义静地区坚守。此后,陈晋派遣一翼军队前往老挝巩固势力。由于年老体弱,他于甲椐元年(1874年)8月22日病逝。不久之后,陈香和邓如梅也在荣市被捕并被处决。
陈新—邓如梅起义虽然被镇压,但义静文人、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和抗击外敌的坚强意志依然光辉灿烂,有力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抗法爱国运动。
据长年村的长者们说,青池村的旗坛,俗称“旗坛”,大约建于1873年,即陈晋任司令员之后;或建于1874年初,即陈晋举起起义旗帜之前。
大山是一座低矮的山,紧邻兰江的南岸。站在山顶,视野开阔,视野开阔。东面和东南面是爱山和瓦山,西面是雄伟的清山。正前方是宝森(以前是种植莲花的田地)。从陈晋的家(位于山脚下)到山顶,有近200米。由于地势优越,陈晋选择在这里举起起义旗帜,设立祭坛,训练士兵。
旗坛位于大山山顶正中央,占地 2,000 平方米。坛比较平坦,呈长方形,面积42平方米,四面墙高0.8米,四角各有一根柱子,顶上安放一盏灯笼(已破损)。坛面朝东,有正门,门前有屏风,屏风兼作供桌,开法时须在此供桌前焚香请愿。坛内,正门后为第二张供桌,其后为三级台阶坛,每级台阶为长1.3米、宽0.7米的红土板。最后为后坛,为坛的最高处(高1.6米),两侧分别安放两排长3.5米、宽0.7米的椅子。墙上装饰的图案和汉字已褪色。后坛后方有一尊手持阳伞(已倒塌)的跪象雕像。
所有祭坛均由红土制成,形状各异,主要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种石头必须由工匠在地下尚未成熟时就根据所需的尺寸进行切割。当时,起义者可以从大山(Dai Son)获得建造祭坛的石头,因为这里红土资源丰富。修补和粉刷祭坛的材料包括碎贻贝壳、石灰、沙子、石头、纸张和尼特树脂。
祭坛前,安放着陈晋和陈香的墓。祭坛后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是起义军练兵的地方。田野上还有一条下山的小路,通往兰江岸边的水港——甘榜。据村里老人说,那天陈晋命令起义军把石头运到河岸边,顺着自然的条件,建起一个水港,既供百姓和士兵每天沐浴洗漱,又能防止河水冲刷冲积土地,同时也是部队转运出征的港口。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把这个水港命名为甘榜。1874年3月17日,陈晋在旗坛上,面对满腔仇恨的起义军,举行了祭天地的仪式,举起了起义旗帜,号召人民为了共同的事业奋起反抗。每次胜利之后,出发之前,他常常在这里举行仪式。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旗坛已长满青苔,并遭到自然的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它仍然矗立在大山上,见证着那段辉煌的岁月,与陈晋的名字以及他所领导的起义紧密相连。
至今,陈氏后裔和当地民众仍每年定期举行三次祭祀活动:起义日、陈晋忌日、农历新年,以纪念陈晋和先烈,并祈求身体健康、五谷丰登、生活平安幸福。
为表彰陈晋在救国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2002年2月30日,文化信息部将旗坛、陈晋墓和陈晋教堂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迹。2008年,旗坛首次修复。2012年,用取自宜安至宜禄的30-60-15厘米的石块修复了通往旗坛的道路。一条通往遗迹的近150米长的多级石路已经完工。目前,在国家、机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个人以及陈氏家族的重视下,遗迹的许多物品正在修复和修缮中。旗坛的墙体已经更新。陈晋教堂正在整修上下两栋房屋,砌筑新墙,修缮大门。根据正在投资的项目,一条连接遗址与533国道的沥青路将于近期修建。
140年过去了,陈新—邓如梅起义依然回响着乂安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抵抗侵略者、保卫祖国的精神!
文章和照片:休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