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群众因施工时间过长拒绝前往安置区
(Baonghean.vn)——洪水灾区安置区已移交给当地政府一年多,但至今无人入住。原因是该项目实施已有十多年,时间久远,许多登记在册的居民都自行建造或扩建了房屋。
洪水的记忆
12月中旬,我们抵达了春林乡(原兴原县兴林乡)9号村。这是一个拥有近200户人家的小村庄,居民们长期居住在林江中游的一个小岛上。走过林江上的铁桥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在村落小巷中的水泥路,以及鳞次栉比的坚固高楼大厦。
“这片绿洲变化真大,跟以前不一样了,”61岁的黎文能先生自豪地说道。9号村庄位于一片肥沃的冲积土地上,这片土地是拉姆河洪水泛滥后形成的。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但与此同时,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要忍受洪水的侵袭。每逢雨季,拉姆河上游的河水就会顺流而下,这片绿洲很快就会被淹没。
![]() |
绿洲村9号如今高楼林立,无人愿意搬迁。图片:田洪 |
“每次那样,我们都得收拾行李逃走,到堤坝里的亲戚家借宿。有时候逃不掉,就爬到屋顶上等洪水退去。几乎每年都是这样。”南先生回忆道。9号村的村民遭遇了历史性的洪水,那是1968年。当时,许多房屋被洪水完全淹没,只剩下屋顶。
针对这一情况,2011年,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投资项目,扩大兴原县兴林乡自然灾害和山体滑坡地区居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该项目将包含100个住宅用地(每个用地面积为315平方米)。2越南义安省政府计划在兰河堤坝内建造一座新的安置房,为堤坝外洪水和滑坡地区的100户居民安置新的住房,其中大部分是9号村的居民。安置区紧邻塔兰河堤坝沿线公路,交通便利。安置区基础设施包括混凝土道路、排水沟和电力;投资额超过242亿越南盾,来自中央预算以及县、乡灾区紧急疏散预算。该项目由越南义安省农村发展厅投资,实施工期为24个月。
项目宣布后,公社人民委员会通知了堤防外4个村的群众,随后,100户村民报名前往安置区,希望躲避洪水。
![]() |
该安置区已移交给当地政府一年多,但至今无人入住。图片:Tien Hung |
紧急撤离,但需要10年才能完成
尽管这是一个紧迫的项目,但人们却年复一年地期盼着它。直到2021年底,安置项目才竣工并移交给当地政府。然而,自那以后,安置区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没有居民居住。在一些地区,人们甚至把这片土地用来种植蔬菜。
“我们登记了,然后就等着。但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每年我们和选民见面时,人们都会抱怨,但当地领导一直承诺,但项目最终还是没完工,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登记入住安置区的居民杜文灵(Du Van Linh)说道。据林说,过去,拉姆河堤坝外的居民因为房屋低矮,经常被洪水淹没,生活非常艰难。2018年,林重建了一栋宽敞的新房子,并将地面加高了80厘米,以应对洪水。
![]() |
安置区用于种植蔬菜。图片:Tien Hung |
同样,9组的许多居民也争相建造高层建筑,以躲避洪水。此外,还投资修建了高架水泥路,方便居民出行。“等了太久才搬迁,我家的房子终于建得又高又宽敞,还带了1000平方米的花园。”2,到达安置区,旧地必须归还,新居住地仅300m远。2 “我们当然不能去,”9号村的另一位居民杜文水先生说。
春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潘先生在接受《义安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虽然紧迫,但投资者直到2020年才开始填土平整地面。由于这个安置区建设耗时过长,民众迫不及待,因此大多数登记搬迁的民众都重建了房屋,并抬高了地面以应对洪水。“我们没有对每户居民进行调查,但通过了解情况,目前大约只有10户居民需要前往安置区。” 潘先生说。
此外,据潘先生介绍,虽然安置区已移交给当地政府一年多,但安置区的一些项目仍未完工,包括排水沟和间距过大的电线杆。
![]() |
安置区的排水系统直接流入人们的田地。由于担心影响生产,人们用砖块堵住排水系统,导致安置区的水无法排到外面。图片:田洪 |
据记者了解,该安置区内部也修建了排水沟,但这些排水沟的排水口却流进了村民的田地里。村民们担心这些排水沟投入使用后,水会流进稻田,影响生产,所以用砖块把所有排水口都堵住了。因此,安置区一旦投入使用,就无法排水了。
投资者代表、义安省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文良先生表示,由于资金有限,该安置项目不得不延期。“我们已经要求当地与民众举行会议,了解他们的意愿。如果民众不再需要安置,主管部门会想办法解决。比如拍卖安置区。”黎先生说道。
然而,据记者调查,按照现行规定,灾区紧急疏散安置区不能转为住宅用地进行拍卖。在黄梅镇和琼吕县,有两处类似的安置区,但居民多年来一直未入住,只能空置多年,而当地政府也不知如何处理,因为无法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