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与市场接轨
(奉新)——落实政府总理第1956/QD.TTg号决定,自2011年至今,省农业推广中心配合地方组织开展职业培训,累计培训农民4500余人次。部分地区农民通过培训发展职业技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提高技能和经验
在南禄公社(南丹),农民过去都是自发小规模养殖肉牛,主要利用农副产品,经济效益较低。然而,自2013年起,在参加了县农业推广站与公社合作举办的畜牧业培训班后,规模养殖的牛户数量已增至30户。杜氏河女士家(4号村)过去只养殖肉牛,但在接受职业培训后,她扩大了养殖规模。
河女士说:“我们学的是饲养技术、防病技术,懂得调配、发酵饲料,让牛更快长胖……这样养牛效率就高了,我们家每年能卖出两批肉牛和牛犊,年收入2000-3000万越南盾。”
参加畜牧业培训班后,南丹乡(Nam Dan)许多农户大胆投资发展规模化养殖模式。目前,全乡约有139个综合性养殖场,收入颇丰。许多农户掌握了养猪、养母猪的技术,既控制了投资成本,又防疫防病,增加了收入,同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猪仔。在雄仙乡的东灵村和南山村,20户农户在学习种植蘑菇后,成立了两组蘑菇种植小组……这项职业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秸秆原料,而且还带来了相当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年,两个蘑菇种植小组的收入约为3600万越南盾。
![]() |
省农业推广中心向福盛(安盛)农民传授草菇种植技术。 |
自2011年至今,南丹县农业推广站已为南城、雄仙乡、南兴镇、南新、南禄等地300多名农村劳动力举办了11期职业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蔬菜生产、牛养殖、鸡养殖、猪养殖和蘑菇种植。谈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项目的成效,南丹县农业推广站站长黄氏英女士表示:“通过职业培训班,农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预防和治疗鸡和猪的常见疾病,而不必依赖公社兽医。他们懂得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牲畜和家禽配制饲料,懂得了如何选择猪和牛的品种以及如何进行人工授精;了解了安全蔬菜生产的技术。此外,一些学生已被当地农场聘为工人。
在安城县,种植蘑菇曾是山城、南城、隆城等乡的传统。该县开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后,当地农民积累了更多种植蘑菇的经验。目前,春城、福城、后城等乡的蘑菇种植业已兴起,每个乡都有10至15户种植蘑菇的农户。安城县农业推广站站长邓玉秋表示:“近年来,该县已举办17期以上关于安全种植蔬菜、蘑菇、养猪等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学习,农民们增长了见识,尤其懂得了如何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清洁蔬菜产品。许多农民通过参加培训班找到了工作。
省农业推广中心贯彻落实政府1956年关于开展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的决定五年来,已协调各地开办159个培训班,涉及11个生产工种,累计培训学员4972人。除开办培训班外,省农业推广中心还积极配合科研单位和企业建设示范点,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科技成果。受此影响,农民逐渐摆脱小规模生产习惯,转而投资发展规模化生产模式。许多农户掌握了运用科技进步提高农作物和牲畜产量、改善生活的方法。
以市场为导向
虽然职业培训课程为农民提供了生产知识和畜牧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和收入,但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曹宣团先生表示,目前的困难在于,农村劳动力的农业职业培训尚未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领导、指导、宣传、规划和职业培训方向方面,没有根据当地生产情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整。在培训前后,没有制定具体的政策来支持学习者。尤其是在培训支持、吸引劳动力以及培训结束后人们消费产出方面,企业、公司、工厂等缺乏有效的关注和参与。
![]() |
许多职业培训课程为农民提供了生产知识和应用,以提高生产力和收入。 |
事实上,参加职业培训班的农民学员主要来自贫困家庭,缺乏发展职业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归合县,山区非常适合发展商品畜牧业。该县已为一些偏远乡镇的居民举办了8个养猪、养鸡培训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要将知识大规模应用于商品生产,山区农民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归合县农业推广站站长潘青心表示,他们不仅缺乏投资畜牧业和生产的资金,产品产量也不稳定。
农民工职业培训是适应农民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职业培训方向。但要提高培训实效,职业培训必须从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出发。需要将农业推广项目、项目和模式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行业和地方需要积极配合企业,支持培训、用工和产品消费。此外,国家需要建立政策机制,支持农民接受职业培训后发展生产,帮助他们具备条件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经济发展。
丁月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