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卫生领域培养人才是否过于奢侈?
(宝贤)——“我预测明年我国农业将快速发展,这要归功于大量考生高考落榜。就算考了27分,医学院也像香蕉皮一样不及格,太惨了!”当然,医学院一直都是顶尖学府,大家都知道考医学院极其困难。然而,数百名考了27分的考生面临医学院落榜的风险,这仍然“震惊”了公众舆论。
(宝贤)——“我预测明年我国农业将快速发展,这要归功于大量考生高考落榜。就算考了27分,医学院也像香蕉皮一样不及格,太惨了!”当然,医学院一直都是顶尖学府,大家都知道考医学院极其困难。然而,数百名考了27分的考生面临医学院落榜的风险,这仍然“震惊”了公众舆论。
今年,河内医科大学有超过700名考生分数超过27分,全部报考了内科专业。该专业今年的招生名额为550人,扣除优先录取名额后,剩余名额超过400人。这意味着今年的标准分数必须达到27.5分以上。同样,胡志明市医药大学内科专业今年的招生名额为400人,扣除优先录取和直接录取名额后,有428名考生分数超过27分。几乎所有专业和医学院校都出现了考生分数高于去年标准分数且超过今年招生名额的情况。
医疗卫生领域的供需明显失衡:地方医院和卫生站严重缺乏人力资源,而培训过程却“缓慢”且“择优录取”。当然,对于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的职业来说,人才选拔是必要的,但如果连成绩优异(每科9分!)的考生都被拒之门外,这种选拔标准是否过于严苛?问题在于培训名额的设定:首先,名额与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不符;其次,报名考生人数与分数分布也不平衡。
一旦确定了关键问题,解决方案自然就会出现。首先,培训院校和医疗机构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信息联系,以便根据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统计数据调整供需平衡,并设定合理的招生目标。其次,应根据每年报名考生的数量和质量灵活调整招生目标,避免为了完成指标而采摘未成熟的果实,或因篮子已满而丢弃成熟的果实。另一个问题是招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平衡考生分布(偏远、孤立和条件艰苦地区的考生)和人力资源(这些考生毕业后将返回家乡,缓解训练有素的人才短缺)。然而,一些不属于上述情况的人员却利用这项政策“走后门”进入医科大学,最终以能力不足的成绩毕业。
可能会有人问:增加名额意味着扩建培训设施,预算从哪里来?我想说,如果跨学科和在职培训体系(这些体系相对来说不够系统)还有预算,为什么不重新平衡正规培训和非正规培训的预算呢?一旦确定哪个培训层次更有实际价值,那么按照胡志明主席所说的“多干活的吃得多,少干活的吃少”来分配预算就完全合理且必要了!至于招聘政策,其理念本身没错,但却不切实际:“如果城市里的人才供给跟不上需求,那么偏远、孤立、条件特别艰苦的地区难道就没有人才缺口吗?”
谈到当前卫生领域的培训现状,我们可以把大学的招生过程比作一杯滴滤咖啡,把医疗机构比作时间有限的工作人员。那么,对于像今天这样仍然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卫生部门来说,等待每一滴咖啡滴落是否太过奢侈呢?
海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