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国王在琼吕土地上的标记
(Baonghean.vn)冯兴大王是越南人民心目中一位威严而神圣的历史人物。在乂安省,他的印记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传说。
冯兴约生于公元8世纪初,字公潘,来自阳林(今河内山西郡)。他出生于一个“父辈世袭阳林郡边陲首领称号的家族,名为关朗,家境富裕,力大无穷,能捕虎捕牛”。他的父亲冯合庆是一位温良贤德之人,曾参与过梅特阮的军队在义安省,冯兴的母亲来自苏氏家族。冯兴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部落首领。他不仅注重发展自己的事业,也非常热爱人民。“在粮食歉收和饥荒的年份,他经常带米来救济穷人。”
![]() |
冯洪王的画。来源:文件 |
当时正值唐朝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天下乱象丛生,唐朝进入衰亡时期,各地将领纷纷起兵叛乱。安南都护高政平也乘机肆意妄为,掠夺民财,课以重税,引起民愤。冯兴与其弟冯海,号召民众起义。冯兴本已深得民心,如今他率军起义,民众一致响应,尊冯兴为大将军,冯海为大将军。
“义军所到之处,如风般席卷而来,敌军大惊”,杨林一带迅速解放。冯兴的义军逐渐占领了风州周围的大片地区,并在此建立据点,与敌军作战。唐军无法压制他们。冯兴趁机按照杨林首领杜英鸾(字汉)将军的计划,“令兵六面包围城池,政平无路可救,必死无疑”。曹政平率领四万大军出战,“战七昼夜,敌军失利,退入城内防守”,曹政平吓得病倒身亡。义军攻占了城池。冯兴改组朝政,七年后去世。人们尊奉冯兴为父王和母王,并在多处修建庙宇供奉他,以纪念他的功德。
在位于义安省首府琼闾(现琼闾县和黄梅镇)的云寿、琼寿(今琼文、琼春)地区,有许多供奉宝才大王冯兴的场所,例如琼文公社拉姆寺、琼吕县;黄梅镇琼春坊的凤兴寺(又称琼子寺)……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版本,但共同点是,它们都将神与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
![]() |
琼卢区琼文公社拉姆寺。 |
罗摩神庙(琼吕县琼文乡)的传说也详细记录了神的诞生,内容如下:“有一天,她在田里干活,突然刮起了暴风雨,天空乌云密布。之后,她怀孕了,并按时生下了三个儿子:冯兴、冯海和冯定。”
关于这片土地为何受人崇拜,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过去,这一带森林茂密,野兽出没,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活动。冯兴在世时力大无穷,能与水牛和老虎搏斗。人们想借助他的力量驯服野兽,于是建造了一座寺庙来祭拜他。
另一个传说是,冯兴在位期间(784-791年),曾率领军队视察还田,经过葛河、葛文、葛多等地。在东灵山区,他看到许多野兽,尤其是老虎,它们经常捕食牲畜和人,于是他停下来猎杀老虎。当他和士兵们与一只老虎搏斗时,又出现了三只老虎。经过数小时的搏斗,冯兴筋疲力尽,和一些士兵倒地流血而死。四只老虎把他的尸体驮到东灵山顶。
古琼琉地区的民众大多相信第二个传说。在琼文乡琼春坊辖区的东灵山顶上,至今仍保留着一座石坛(民间称之为石坛),相传它就是冯雄与虎搏斗时流下一滴血的地方。石坛的存在更加坚定了民众的信念,相信卜财大王冯雄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每年1月21日,当地民众都会隆重地举行祭祀冯雄神的日子。
![]() |
石坛位于东灵山顶。 |
由于石坛位于山顶,祭祀和举办忌辰仪式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阮朝时期,当地民众举行仪式,祈求神明在山脚下建庙,用一块从山顶滚下来的石头,并约定:石头停在哪里,庙就建在哪里。就这样,琼文乡的罗摩神庙就建起来了。如今,庙里仍然保留着汉字的罗摩神名号,内容如下:“嘉德保忠,雄上当,比丘,丰大王”。
毕竟,崇拜地方神明自有其原因,一是与当地风土人情(神明的出生地、逝世地、浴血之地、神器所在地……)息息相关;二是神明来自外地,但对当地有所贡献,或已被当地人民所认同。因为根据民间观念,“各村各鼓,各村各神”……而要拥有“本村神明”,就必须为“神明”构建与“本村”相关的历史。因此,保财大王与当地人民关系密切,并被赋予“特定”的历史和“不可否认”的功绩也就不足为奇了。就这样,保财大王冯兴与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紧密相连,共同见证着琼吕土地的日新月异。
参考:
1.《大越全史》,吴士莲,文化信息出版社,2004年。
2. Viet Dien U Linh,Ly Te Xuyen,洪邦出版社,2012。
3.《越南史纲》第一卷,张友琼主编,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乂安省的神灵崇拜习俗与传说,宁越教,乂安出版社,2000年。
5. 琼吕县琼文乡罗摩庙的奇迹。
6. 琼吕县琼文乡罗摩庙遗址历史。
7. 黄梅镇琼春坊冯兴寺遗址(琼图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