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义安省农民运动和协会工作印记
(Baonghean.vn)2023年,义安省各级农民协会、干部和会员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做出了许多创新;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使该省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的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许多全面的成果。
2023年,省农会取得显著成绩,重点指导组织并圆满完成2023-2028年任期县级和基层农会代表大会计划;成功举办2023-2028年任期省农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农会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得到肯定和提高,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会。

各级协会高度重视、重点引导、大力创新对会员和农民的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力推广运用信息技术、社交网络等进行宣传,工作成效显著,使会员和农民的意识和行动发生了积极变化。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农民专业支部和专业农民小组建设发展持续推进,支部活动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巡视督导和社会批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发展会员10995人,达目标任务的102%。年内,全省共成立13个支部、265个专业农民小组。各级协会组织动员和支持成立了82个合作小组和10个合作社。

协会在“农民竞产争优、团结互助、持续脱贫”活动中的作用得到更加明确的肯定,涌现出一大批产学研结合、行之有效的经济社会模式。全省21个区、市、镇447个协会基地组织开展了253143户会员农户申报各级“好农户”活动,累计认定符合各级“好农户”标准的农户147097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7.6%。

年内,本协会建议省人民委员会向2020-2023年期间在生产经营方面表现突出的30户农户颁发奖状;越南农民协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向清章县范越德先生和太和市阮金仙女士授予“越南杰出农民”称号。
发动农民会员互助共渡难关、脱贫致富的工作一直是各级协会的工作重心,年内共帮扶贫困户550户,各级协会组织实施了扶持贫困农民会员生计、持续脱贫的诸多好模式、好办法,如:扶持牲畜品种、粮食、养殖技术培训、农作物肥料、“奶牛银行”项目……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协会直接支持建设了168个有效发挥各地区潜在优势、具有良好溢出效应的经济发展模式。
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爱心砖”项目启动仪式,旨在三年(2023年至2025年)内为贫困会员修建和维修房屋提供援助。2023年,该组织启动了该项目,得到了干部、农民会员、组织和个人的支持,共计捐款40.43亿越盾。这些款项已用于修建和维修131栋房屋,并将继续进行调查和筛选,以支持修建和维修工作。

该协会在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目标计划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协会实施的多项计划和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效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全省农民捐款超过5100亿越盾,捐赠金额超过97132万美元。2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405939个工作日。

同时,各级协会指导和支持建设555个环境保护示范点、636个有机微生物肥料生产示范点,生产有机肥33932吨;建设481个示范农民菜园、190个新农村标准菜园、424个“感谢胡伯伯农民树排”、40个“感谢胡伯伯农民树园”,全年植树总数达92238棵,自2021年至今植树总数达1010386棵,完成了2021-2023年阶段植树100万棵的计划。
各级农民协会继续有效实施“2020-2023年阶段宣传动员和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和消费安全农产品食品”项目,支持在县、市、镇、机构开设14家安全农产品食品商店和经营点。
各级农民协会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资金扶持活动。年内,农民扶持基金增资达10.506万亿越南盾,使全省农民扶持基金总资本超过1030亿越南盾。社会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近3.500万亿越南盾,比年初增加3560亿越南盾;逾期贷款大幅下降至略高于0.04%,比年初下降0.002%。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向农民发放的无抵押贷款余额近2.700万亿越南盾。

继续配合信贷企业,支持农民借贷生产所需材料、种子、饲料、肥料等。目前,已为25万余名农民会员创造条件,借贷各类肥料18075余吨、饲料126吨、家禽145500只、种子45吨,贷款金额达1520余亿越盾。

各级农会协调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198期,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6525人次,通过职业培训,80%以上的学员完成职业培训后自主创业或再就业。
此外,各级协会还积极组织活动,支持会员和农民推广和消费产品。全年全省各级协会共组织415个展位,展示、推介和推广OCOP产品。
各级协会在指导展台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宣传动员和落实“一社一OCOP产品”建设工作,全年共支持建设OCOP标准产品82个,使OCOP标准产品总数达到485个。

继续推动落实越南农民联盟中央委员会与越南邮政关于支持农民农业生产和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出和推广产品以及将农产品纳入Postmart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协议。
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以及与各级协会各部门、工会、商会等组织的配合质量和主动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