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欢乐海岸的桥梁》作者留下的痕迹

August 8, 2014 11:23

(Baonghean.vn)—— 越南义安文艺协会资深会员、著名诗歌《连接欢乐海岸的桥》作者潘文洵(原籍莲城、安城)于2014年8月7日(甲午年7月12日)晚9点30分,在数月的病痛折磨后,不幸逝世。享年74岁,他的离世给家人留下了巨大的悲痛,也给文坛的朋友们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在其文学生涯中,截至 2014 年,潘文图已出版 10 本诗集,其中合著和私著,并获得 1 项奖项(杂志)

Ảnh  Phan Van Tu
诗人潘文图
潘文图曾获得越南文学艺术奖(2007年,诗集《午后最后一缕阳光》)等4个奖项……但潘文图并不是通过奖项才在众多文友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奖项也是衡量一位艺术家写作实力的标准。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潘文图给我们留下的印记,是他尚未获奖的那些年。那是八十年代,二十世纪。

初识他,如果不是文学爱好者,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个诗人。他像个农民,因为强健的体魄,因为爱妻承包的八亩地,他独自耕耘、耙地、拉辘轳,什么都干!那样的人,那样的风采,任何一个诗歌爱好者都想象不到,他有诗,有诗句,成为多少代人的潜意识:

这座桥是我们的会面地点

在桥下的月夜我洗衣服

月夜桥上他吹笛子

连接欢乐海岸的桥梁。

这座桥“连接着欢乐的海岸”。它如此熟悉,以至于很多人感觉“毫无意义”。但这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诗意画面!大声朗读,大声歌唱,这诗意的画面会触动灵魂,让我们心潮澎湃,更加热爱生活!正因如此,这首诗写于很久以前,在战争年代,但它却经久不衰。更重要的是,它无论何时都能俘获人心,尤其是那些正在约会和热恋中的情侣。

听听歌曲《连接幸福海岸的桥》:

[音频(1937)]

Các văn nghệ sỹ trong tỉnh chụp ảnh lưu niệm với vợ chồng nhà thơ Phan Văn Từ tại nhà riêng của ông
该省艺术家们在诗人潘文图的私人住宅与他和夫人合影留念。

如果我们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很容易误以为潘文图的外表很笨拙,因为他举止严肃、举止缓慢、安静且谦逊。无论是坐着聊天、读书还是评诗,他都对一切都顺从。但别以为你可以欺负他。他是一把藏在香蕉皮里的利剑。浓眉下是明亮的眼睛,总是直视着说话的人。而最重要的是直视生活。艺术家通常都拥有这样的视角,但并非所有艺术家都拥有,甚至也不是很多。潘文图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他在朋友们心中留下的第二个印记。

Nhà thơ Phan Văn Từ và hội viên chi hội văn Nghệ Yên Thành trong một chuyến đi thực tế
诗人潘文图与安城文艺协会成员进行文艺考察

自八十年代以来,也就是二三十年前,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现在截然不同。似乎每个人都朝着一个方向生活,朝一个方向看,朝另一个方向说话!如果有人说了些许相反的话,他们只会私下里窃窃私语。潘文图却朝相反的方向看,朝相反的方向说(事实上,他不是朝相反的方向说,而是说真话,因为他敢于真实地看待生活,而这正是许多人所回避的)。他更大胆地将生活中不寻常的事情写进诗歌中。《1985年在我的村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首诗的结构建立在一个村庄的故事之上。如实地讲述,如实地讲述,非常自然,没有一句评论。正是这些自然发生的事件揭示了社会问题——这就是诗人的技巧。例如:

财务副总监Lich先生

去年刚庆祝建了一座大房子

今年我们庆祝我们的第 100 个孙子。

去金融学院

或者:

部门主管 Cam 先生

被任命为区农林部门负责人。

还有背心、贝雷帽、汽车接送

这首诗一经问世,便如旋风般席卷而来。读者们热烈讨论,公社、县两级官员义愤填膺。潘文图如磐石般坚定!

他也有直率的心态,对生活抱有真挚的理解。他也遇到过一些党员为了个人利益,披着党的外衣,玷污党的名声:

当庄严的音乐响起

有人肃立低头,默默无语。

但我心里还是满满的算计

双手插在口袋里数钱。

(思考派对)

在20世纪80年代,敢于这样去看待和写作并不容易,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Nhà thơ Phan Văn Từ và vợ
诗人潘文图和他的妻子照片:卡克湖

也是在那些年,官僚补贴机制还很重的年代,工人,尤其是拿工资的,艺术家也不例外,生活贫困得吃不饱穿不暖!那几年,我也开始写诗,也因此认识了潘文图。我去省广播电台的时候,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才请保安进去。进了门,我胆怯地问潘文图的房间,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时我并不认识他)。我脑海里想象着一个诗人兼广播电台编辑生活工作的地方,想必一定很体面、很豪华,这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两扇破旧门的房间,门上有三四个洞(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洞是为了让那些来见不到他的熟人把文章放在他房间里)!房子被芦苇叶隔成两个背靠背的房间。摇摇晃晃的床上盖着一条破棉毯。朴素的木质编辑桌上,一半堆着手稿——大部分是诗歌;另一半是两个锅,一个用来煮饭,一个用来炖鲱鱼,上面铺着两张沾满烟灰的纸……

艺术家的流浪生活,在他1988年的诗歌《绕着酒席》(Around the Wine Mat)中得以重现。这首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诗歌生涯中也备受推崇。诚然,这首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但它留下的印记,正是他与生俱来的“无情”、朴实无华、不张扬的气质。可怜的“掏腰包”诗人,只买得起一瓶白葡萄酒!所以,当“昨晚酒喝光了”的时候:

风开了门

清晨的阳光洒进来

关于老乞丐

(我以为有聚会,所以我进来洗碗了)

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你

再次在熟悉的酒吧赊购酒水

诗歌以痛苦的惊喜结束,诗人深受感动。潘文图扶起乞丐,与诗人坐在一起。

当然,潘文图的诗歌生涯远不止于此。他在文友心中留下的印记也远不止于此。但仅此而已,这并不容易!这些印记是一位诗人始终忠于自我、直言不讳的品质。他真诚地生活,真诚地表达,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或许,这是每个人,尤其是从事文学艺术的人,都拥有的极其宝贵的品质。我们真正欣赏他身上这些简单而美好的品质。

阮越和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连接欢乐海岸的桥梁》作者留下的痕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