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任期成绩: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Baonghean) - 近年来,义安省农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凭借一系列得力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农业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还通过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动植物品种创造了高附加值。由此,为该省农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超出目标粮食安全
首先,在水稻生产方面,被视为全省稻米粮仓的安城和琼吕等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农业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在稻米产量、产量和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访问清莲乡时,正值当地民众集中精力收割2015年夏秋稻季。由于季初的干旱和病害,这是一个艰难的生产季节,预计产量将受到巨大影响。由于严格遵循县和乡的指示,人们培育出了抗旱、抗病虫害、生长期短、产量高的品种。第8村姜春竹先生说:“今年夏秋收,我们家种了6亩稻米,由于严格执行了乡里关于品种结构和种植历法的生产指示,产量仍然与去年夏秋收持平,达到每公顷5吨以上。”
![]() |
琼吕县领导与农民讨论使用联合收割机的效益。图:友义 |
如今,在土地和人口不变的情况下,清莲乡的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土地转用面积从平均每户5.9亩减少到每户1.89亩,为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清莲乡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潘伯玉同志说:“土地转用后,公社指导水源供应不足的地区改种玉米、南瓜或发展农业经济。这意味着水稻种植面积比上一季有所缩小,但总产量仍然有所提高,特别是稻米品质更好。”
清章县委常务副书记邓英勇同志指出:“本县大部分人口完全依靠农业生活,所以‘丰收民不富,歉收则危殆’。基于这一特点,2010-2015年期间清章县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积极主动,自给自足,既服务于人民,也服务于畜牧业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县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集中种植水稻,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种植水稻。因此,在没有水源的高地地区,改种玉米、各种蔬菜或建设农场。本县还积极整合、互换地块、积累土地,将科技进步和机械化应用于生产,建设水稻生产示范田和大型示范田;与此同时,同步规划完成田间交通网络、灌溉渠系统,为可持续生产提供长远保障。得益于此,清章县农业持续获得丰收,稳定实现粮食产量10万至10.5万吨/年的目标,为保障社会安全做出贡献。
在桂峰山区,该县利用与高原县相比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优势,推广适合土壤条件的水稻新品种,并在梯田中采用竹子施肥技术,上个季度水稻生产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年水稻种植面积达7880多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4117公顷增加到2015年的4391公顷(增加了274公顷,平均每年增加55公顷)。 2015年水稻产量颇丰,预计为每公顷51.1公担,比2010年增加每公顷6.15公担。除了加大投资提高产量外,该县还注重投资优质粳稻品种,逐步形成专业化种植区,打造“芒诺香米”品牌,逐步提高稻米产后价值。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771吨,增长2.9%;人均粮食产量达到每人每年369公斤。
尽管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带来许多其他影响,但在农业部门的主动努力和地方的努力下,2010-2015 年任期内义安省的粮食生产仍然确保了生产力、产量特别是稻米附加值的增长。其中,粮食产量达到 120 万吨/年,超过省党代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确定的 2010-2015 年任期目标。除了产量增加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优质稻米和商品稻品种的比例约为种植面积的 35-40%,在优质稻米价格比普通稻米上涨 10-20% 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为了取得这些突出成就,各级和各部门的政策和实施保持一致。省委执行委员会制定了落实十届七中全会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决议的行动计划,包括2010年10月31日第21-Ctr/TU号文件和2011年6月6日乂安省委关于推动落实2011-2020年阶段新农村建设国家目标计划的03/NQ-TU号决议。2013年7月24日第16/CT-TU号指示,关于继续推动落实十七届省委执行委员会关于2011-2020年阶段新农村建设计划的03-NQ/TU号决议。
农业领域取得成功的标志是省委及时颁布了2012年5月8日关于土地整理、地块交换和土地积累的08号指示,为农业生产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创造了动力。将小块零散的地块整合成大块地,为农民投资集约化农业创造条件;在企业参与下建设示范田、大田,打造水稻生产价值链。此外,通过土地整理、地块交换,进一步巩固了内部交通和灌溉系统,有助于实现生产机械化,确保水稻灌溉。农业领域正在朝着务实和具体的方向创新生产领导和指导方式。每个生产季节开始时,农业领域都会组织多次会议和研讨会,征求科学家、专家和企业的意见;同时,继续邀请各县、市、镇和相关单位提出意见,以调动科学家、企业和国家管理层的智慧,参与生产项目。每个生产季末,要坦诚客观地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在生产指导过程中,要坚定决心,认真负责,主动作为,立足本地,立足根本,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培育壮苗
2010-2015年任期第十七届省党代会决议明确提出:“规划发展高科技农业园区和农业区,全面推动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为落实这一发展远景,任期内,省党委常委会向省人民委员会提出意见,要求颁布2013-2020年期间农业结构调整以提高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项目;2020年前在义安省发展以土地管理机制为主的动植物产业,建立原料加工区以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的项目;2011-2020年期间义安省茶叶发展项目;义安省橡胶发展项目,2011 - 2015年阶段……在明确优势作物的基础上,2010 - 2015年阶段,该省重点规划,安排合理的生产用地,运用科学技术投资集约化种植,提高木薯、茶叶、甘蔗等传统作物的产量和价值,同时还部署了橡胶、百香果、原料林、药材等一批新作物;结合现代加工业,旨在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力争在2013 - 2020年阶段实现农业附加值年均增长4-4.5%。
![]() |
包装前挑选花生。照片:Huu Nghia |
对于茶叶等部分作物而言,虽然未能实现省党代会十七大确定的8000/12000公顷的种植面积目标,但在加大投资力度、应用科技提高生产力、提升产能和深加工能力方面取得了进展,日益满足了市场需求,特别是出口市场的需求。2014年,茶叶单产达到120公担/公顷,比计划增长4.4%;全省茶叶鲜芽产量达到7.5万吨,完成了计划目标。目前,全省拥有87家加工企业,总设计产能为878吨/天,远远超过了满足原料需求的能力。义安茶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越安同志表示,为提高茶叶附加值,2010-2015年任期内,公司党委创新和完善了公司治理,关注从原料生产到产品加工、营销的各个环节,建立“垂直”联系,形成义安茶叶生产和贸易的价值链;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突破其他国家的技术“壁垒”,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传统甘蔗主要种植在义丹、归合、新祺、英山等县。甘蔗种植与消费工厂紧密相连,为许多高原地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为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一些地区、企业和农民联合投资建设滴灌系统,使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100-120吨。科技进步在甘蔗田的应用解决了该地区加工厂的原料问题。截至目前,全省甘蔗总面积约3万公顷,其中收获面积约2.86万公顷,已完成大会目标。甘蔗产量约200万吨,满足全省3家糖厂的产能。
木薯方面,在已批准的1万公顷种植规划基础上,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重点指导有木薯种植计划的地区积极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木薯新品种。目前,全省木薯种植面积4000公顷,单产约400公担/公顷,产量约16万吨,为位于清章县和安城县的两家木薯淀粉加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为确保与加工相关的原料区发展,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该省还计划继续建设3家木薯淀粉加工厂,其中第一家是位于安山县和山县的工厂,该工厂已开工建设。此外,在归合县和昆强县,橙子、橘子等高价值柑橘树的种植面积正在强劲增长,每公顷产值达数亿越南盾。
![]() |
归合县周定乡周桂村的阮文涛先生(左)正在讨论甘蔗种植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图片:Thanh Duy |
除传统作物外,2010-2015年任期内,本省还积极引导发展新型作物,充分发挥地方潜力和优势,以开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增加人民收入。其中,最突出的是木材原料林,已种植1.4万公顷,为木片、纸浆等加工业提供原料,为开发土地资金,为人民创造收入,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做出贡献。未来,随着义丹市MDF人造板生产项目年产MDF和木制品30万立方米,2015-2020年任期内部分地区木材加工项目和燃煤项目的陆续投产,将为原料林发展创造新条件,提高附加值。百香果是一种高效的植物品种,已在桂风山区成功推广,为该山区少数民族开辟了可持续的脱贫之路。目前,已规划了1500公顷的原料区,在企业和科学家的有效参与下,面积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橡胶和药用植物已逐渐形成原料区,将在下个任期内投入开发,为义安省农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开辟新方向。特别是上个任期,义安省通过建立奶牛养殖与原料区相结合的系统以及TH集团在义丹县的乳制品加工厂,已成为全国高科技农业应用中心。
五年来,义安省农业的图景已绘就多姿多彩,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清晰的基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特别是未来我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时期,农业将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全国农民共同享有的,包括农业部门和义安省农民。为了避免在国内处于劣势,使义安省的农产品能够走向国外市场,根据商品生产的趋势,推广本土动植物品种的优势,与企业、科学家和农民紧密联系,将成为提升竞争力、为本省农业创造突破,从而为地方经济结构做出更大贡献的杠杆。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胡玉西表示:“未来,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将继续有效实施省级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目标是在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地区。通过提高产量、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增长,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促进出口。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梅花-一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