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兰城堡的古老痕迹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我沿着7A国道一路北上,开始寻找一座在国家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古老城堡——茶兰城的遗迹。这座城堡曾是重要的据点,标志着600多年前黎利统帅的蓝山起义军取得胜利。

天东• 2025年7月28日

根据《蓝山史录》和《大越史记全书》等古代史料记载,1424年,黎利和蓝山军队在义安与清化(今归州乡)交界的布当(又称布当)战役中取得胜利后,决定深入义安腹地,以求站稳脚跟。因为根据阮志将军(一些文献中称其为黎志,取自国王的姓氏)的计划,“义安地势险要,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占领义安站稳脚跟后,再依托当地人民的力量和财富,转而进攻东都,便可算得了平天下之事。”
事实上,当时明朝入侵者在义安省驻扎了许多战略要塞。其中,茶兰城(又称茶龙城)是一座大型城堡,位于林江左岸的危险位置,在原奉溪乡(现昆强乡)境内。
.jpg)
根据一些历史文献记载,茶兰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堡,曾是义安省茶兰县的首府。裴阳历在《义安记》中提到,除了四个受国王管辖(即隶属于国王管辖和教育)的县,即德光县、英都县、奠州县和河化县之外,义安省还有五个基密县(松散的区域,通过地方酋长制度进行间接统治),其中包括茶兰县(包括奇山县、会宁县、祥阳县和永康县)。
茶兰城坐落于林江北岸一座海拔168米的山峰之上,靠近昆江汇合处。这座山峰名为普城或普敦(普意为山),原属昆强县邦溪乡,现属昆强乡。茶兰城扼守连接义安省西北部和西南部的“上游道路”,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关键枢纽。该地区山峦叠嶂,河流险峻。明军在此修建城池,旨在将其打造为控制上游大片区域的重要要塞。城池依山势而建,周长约2公里,外围环绕护城河和厚实的竹篱笆,由县长锦邦率领一千余名当地士兵守卫。
1424年10月,黎利在波当山取得胜利,歼灭敌军两千余人,其中包括杜帝陈忠,缴获大量武器和百余匹战马,令黎利军队声名远播。随后,黎利进军茶兰城,采取围城断粮的战术,迫使城内金邦的军队陷入孤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围攻,茶兰城最终陷落,敌军粮草和援军全部耗尽。

后来,在阮廌于1428年创作的《战胜吴国宣言》中,用两首诗描述了上述义安的两场辉煌战役:“波当之战雷鸣闪电,茶兰地区竹林崩裂,灰烬飞扬”。这表明这两场战役对于蓝山起义军在争取大越独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茶兰城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对明军在义安西南部的防御体系的一次心理打击。这场胜利开启了蓝山起义运动的转折点,标志着起义军在进军广袤平原之前,已经控制了义安上游地区。

与历史上的位置相比,如今的茶兰古城遗迹已极为模糊。从昆强乡中心出发,我们沿着7A国道向西行驶约3公里,穿过清南吊桥,然后沿着山脚下林河畔的水泥路前往新花村。当地居民和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新花村是茶兰古城的核心区域。

在广袤的相思树和白千层山丘间,古城的遗迹几乎已被掩埋。然而,当地人仍然铭记着特拉兰古城的故事,他们甚至挖掘出了许多据信来自特拉兰古城作为特拉兰县中心时期的文物。
在谭和村,我们由村委书记兼村长黎清海先生带领,参观了一些此前曾出土大量古代文物的地点。途中,黎清海先生充当导游,向我们介绍了据信是古代茶兰城遗址的地方。黎清海先生还提到,四个月前,他曾带领文化体育旅游部遗产司的一个工作组对茶兰城进行过考察。
.png)
据海先生所述,根据祖辈口口相传,茶兰城绵延两公里,四周环绕着深邃的护城河和自西向东延伸的茂密竹林,依偎在群山之巅,从城墙上可以俯瞰一片林河。地形险峻,正面是深不见底的河流,背面是茂密的森林,可谓是“以天敌守城”的典范。
在位于新和村林河岸边的黎文方先生家中,我们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的家人于1978年从清道村搬到这里。在挖地基建房时,他们发现了许多带有奇特图案的古老砖瓦。这些砖块比现在人们常用的砖块更大更厚,有些砖块上甚至还有菊花和莲花图案。村里的老人们说,这些砖是黎利时期建造城池时使用的。

方先生说,多年以后,那些珍贵的砖块被埋在了地板和院子下面,只剩下几块砖散落在房子后面。
方先生带我们去看那些古老的砖块时,显得十分遗憾,他说:“当时没有人进行过考古发掘,也没有人想过要保护它们。上次,文化体育旅游部遗产司的调查小组也来看过这些砖块。”说着,方先生指着剩下的砖块说道。

方先生还说,在这一地区,许多家庭在翻修花园和挖掘房屋地基时,发现了许多长石板,据信是过去的房屋地基。人们甚至还挖出了陶器碎片、瓷器、中国瓦片以及许多砖堆,这些砖堆被认为是古代的陶窑和砖窑。
据推测,特拉兰城遗址所在地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设有民用设施。作为特拉兰县的中心,不难想象这里会建有许多建筑和房屋,作为官兵的住所。大量砖瓦文物的发现也印证了这一推测。
虽然尚未进行正式的挖掘,但散布在这片土地上的遗迹表明,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大型的、坚固的建筑,与特拉兰城堡相关的历史沉积层有关。

我们了解到,2011年,当时的昆强县政府已编制了该遗址的档案,并提交给有关部门,申请将茶兰古城遗址列为省级文物。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这份档案仍未获批。由于缺乏具体的考古依据和保护计划,该遗址的认定工作一直停滞不前。与此同时,人们继续在该地进行生产活动,许多区域被夷为平地用于建造房屋和道路,却浑然不知这些地方可能正是古城的遗址。
昆强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潘仲忠先生表示:“我们始终铭记,茶兰不仅是一处历史遗址,更是昆强故土精神根基的一部分。这座古城在国家历史进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尤其是在蓝山起义时期。此前,我们也曾提议开展官方研究和考古工作,以修复古城遗址。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责任,也是唤起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的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至今未能实现。”
Trung 先生也认为,即使只是通过在旧河岸上竖立图片、绘画或横幅来修复,Tra Lan 城堡,以及 Ma Nhai 石碑(位于 Lam 河对岸)和泰国人民的文化遗址,也一定会打造一条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旅游路线。

傍晚时分离开特拉兰和新花地区时,我们心中充满了思绪和担忧,因为这座古城已不复存在。
对于残存的痕迹,我们认为不应忽视,也不应将其深埋于记忆的尘埃之下。我们必须从每一块砖瓦、每一段沟渠、每一丛残存的竹刺开始,进行勘测、测量、界定和保护。
因为,修复茶兰城不仅是恢复一部分记忆,也是恢复越南历史的一部分灵魂,是蓝山起义军留下的足迹,是战鼓声和正义旗帜像“竹子裂开,灰烬飞扬”一样在义安的山林中回荡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