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遇见作家孙桐,对诗歌《生命火炬》有了更深的理解
初春时节,我和黄道祝老师约好去拜访作家山松,请他提供一首关于英雄烈士黎文心的诗,这首诗是他八月革命后在宣传队时背下来的,当时他18岁,正值青春年华。
(Baonghean)——初春时节,我和黄道祝老师约好去拜访作家山松,请他提供一首关于英雄烈士黎文心的诗,这首诗是他八月革命后在宣传队时背下来的,当时他18岁,正值青春年华。
![]() |
作者(左)与作家孙东 |
当天的“朝文”除了多位年轻作家外,还有曾在老挝战场上战斗过的志愿军作家黄敬(1933年出生)。
82岁高龄的作家孙松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他指着一叠报纸:《胡志明市文学艺术周刊》:
- 我经常关注有关黎文潭的文章,因为其证据确凿、观点和态度恰当、尊重历史真相,也尊重为国捐躯的英雄。
他沉思片刻,顿时激动起来,眼中仿佛燃起了火焰:
- 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无法忘记在演州、义安等地为部队和人民服务的文艺演出。《活着的火炬》这首诗总是被点名朗诵,朗诵者和听众都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许多人甚至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他高声朗诵道:
“那天中午,西贡因仇恨而震动
咬紧牙关听着敌人的脚步声
他双手抱胸站着,心情沉重地等待着。
救国时刻,现在是救国时刻
他低头一看,衣服已经湿透了。
汽油的味道令人陶醉,气势磅礴。
远处,金色的星星闪烁
枪声从 Cau Ong 桥上传来。
每一次枪响都是一个年轻人
像我一样站起来并跌倒
心中充满蓝色灵魂
为什么我的体内这么热?
他向那个长着火翼的男人放火。
他冲进了油库中央。
红色的火焰越烧越高……”
我非常惊讶,因为这也是越南古代研究者杜文川(1937年出生)在2009年底读给我听的诗,他确认这就是刊登在第三军区《白藤官报》上的《不灭之火》,而且他在家乡太平的那些日子里也曾多次听到士兵们背诵这首诗。因此,这首诗当时以不同的名称刊登在多家报纸上,在军队和各阶层人士中广为流传。
作家孙东感动不已:
——后来我去南方,遇到老突击队员,他们跟我讲了当时袭击油库的组织情况。他们讨论了很久,如何才能有效进攻,因为法军戒备森严。有几个孩子,他们每天还去卖烤花生、擦鞋,了解敌情,主动提出承担这个任务,因为他们年纪小,敌人不注意,很容易制造突袭。
作家黄京补充道:
- 我出生在老挝。那时候,不仅志愿军,就连在老挝和泰国的越南侨胞也经常互相朗诵和传诵这首诗。直到现在,我仍然能背诵作家孙东刚才朗诵的那首诗。英雄黎文心为国捐躯的榜样,让我们坚信祖国必将胜利。
我大胆地问作家孙东:
- 亲爱的作者,最近有人说黎文潭是虚构的人物,甚至想拆除胡志明市黎文潭公园的黎文潭雕像,您对此有何看法?
-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无论立场如何,都是对国家历史缺乏透彻理解的人。即使这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已成为历史人物。否认和抹杀这位历史人物是对国家的犯罪,抹杀了在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痛苦而英勇时期,整个民族的信仰。我们越南人以身为龙和仙子的后代、雄王的后代而自豪。像圣荣这样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物,以及被我国人民尊为神灵、圣人和守护神的众多民族英雄的美好形象,将永远与国家同在,点燃子孙后代为祖国而奋斗、保卫和建设的信仰之火。
他开心地笑道:
- 法国人对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加夫罗歇无比自豪。然而,他们却一直在追寻他的身世,想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后代是谁。这并非他们不懂历史,而是因为这个人物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国民的潜意识和情感中,成为全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既然“活着的火炬男孩”的形象已经成为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成为每个真正的越南人心中的火焰,我们又何必费尽心思去剖析和追溯英雄黎文潭的起源呢?
![]() |
从左至右依次为:黄道珠老师、“敬爱世界文化名人阮廌和礼仪先生阮氏禄人士协会”主席、作家山松、长安文化中心主任裴福海、作家黄敬。 |
- 亲爱的作家,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您对年轻一代有什么寄语吗?
——我国正走在开放与融合的道路上,为国家和每个人带来新的机遇。今年是十分特殊的一年,我们庆祝升龙建城1000周年。我祝愿各位青年身体健康、智慧聪慧,并永远呵护和珍爱每个人心中的那团火。那是爱与生命之火,是对自己和民族光明未来的信念之火。这团火是我们的祖先用几代人的鲜血点燃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这团火,让它永远燃烧。这团不灭的火将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掌控自己,克服一切障碍,建设一个文明、现代化、具有强大民族认同感的国家。
我突然想起我的孙子,他在黎文心小学上学。每天下午,我在学校门口等着接他,总会听到一首歌颂年轻英雄的歌曲。这首歌曲由音乐家风雅演唱,让我深受感动,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最记得一个故事,在南方,有一天,敌人的油库突然被烧毁。是谁第一个立下这英勇的功绩?他13岁,名叫黎文心。那盏明亮的生命火炬,照亮了我们队伍快速前进的道路。今天,这里,红色的火焰环绕,火光闪烁,仿佛在呼唤你的名字。”这首歌的英雄旋律,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对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做出了贡献。即使在国家和平时期,这也是极其必要的。当我表达我的想法时,作家孙东也点头表示赞同。
——谢谢作者。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继续发表更多新作品!
陈文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