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文物变成废墟

April 10, 2014 18:25

(Baonghean)-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土地,拥有成千上万的文化作品、建筑和历史遗迹,其中数百件已列入名录。然而,目前许多遗迹已严重损毁,成为一片废墟。造成上述状况,除了恶劣气候、自然灾害、风暴洪水等客观原因外,人为因素仍然是主要原因。

Di tích dòng họ Hồ đại tôn (xã Quỳnh Đôi, Quỳnh Lưu).
Ho Dai Ton 氏族遗迹(Quynh Doi 公社,Quynh Luu)。

多种创意方式

四月初的一天,我们回到了清章县清河乡13村。天气转凉,闷热潮湿,但乡村景色却格外宁静。在连接乡间公路和村子的土路尽头,映入眼帘的是村里一口直径足有几十人拥抱的井。井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正在被精心覆盖。村长黄文南说,村里的水井系统刚刚被村民们修缮过。井边的榕树也是村里一户人家捐赠给村里的,用来美化环境,美化村里的水井。村长带我们去了离井不远的斗庙。对斗庙的第一印象是门外一棵形似巨龙的巨大榕树。拾级而上,登上斗庙的上下殿,古老的建筑之美和精巧的技艺令众人惊叹不已。上下殿均为木结构,各设三间厢、两山墙和两廊。殿柱、下枋、横枋、椽子等结构均由实心菠萝格木制成,檩条和板条则由铁木制成,屋顶则覆盖阴阳瓦。殿内所有椽子和横梁均雕刻精美,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面貌。

岁月流逝,斗庙严重损毁,下屋部分坍塌,庙内木门全部损毁,一些椽子也因岁月的风雨腐朽。斗庙遗迹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文绍表示,尽管村民贫困,但自2000年以来,村里许多长者都发动群众捐钱聘请木匠修复庙宇倒塌的部分。村民们轮流供养木匠,不惜卖掉稻谷和稻种来支付工钱,最终在当年年底,庙宇倒塌的部分得以成功修复。为了让斗庙真正发挥其精神层面的功效,在村里还比较贫困、尚未建成文化之家的情况下,13村村委会决定将斗庙下屋改建成村民的聚会场所。这一举措有助于将寺庙与民众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传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价值做出贡献。值此甲午新年之际,寺庙管理委员会和村委会共同筹集了3000多万越南盾,用于修复部分文物,并修缮了寺庙前的村井。正是人民的责任,才使得这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寺庙得以保留其原始的、原始的美丽。

桂灵寺坐落于桂灵山,背山面海,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琼良和琼闾渔村人民的精神象征。该寺占地0.5公顷,经过修复,保留了完整的古建筑(包括上殿、下殿和后宫……),面朝大海,气势恢宏。桂灵寺始建于陈朝,是祭祀和纪念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先贤的场所,也是最早祭祀“四圣女”的场所。历经数百年,寺庙的古建筑已严重损毁。尽管寺内仍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献和文物,例如皇家诏书、族谱、宝座、牌位……为了弘扬古寺的历史文化价值,自2006年以来,琼良乡一直致力于修复该寺。乡文化委员会主任胡氏海女士表示:“修复桂灵寺耗资近40亿越南盾。其中,地方预算仅占近四分之一,其余资金来自社会力量。为了动员民众,乡成立了动员委员会;联系全国各省同乡会,呼吁民众支持;直接与当地企业合作;并定期通过乡里的广播系统宣传桂灵寺历史遗迹的意义以及修复计划。”

琼琉县文化厅厅长陈德勇表示:“总体而言,本县的寺庙文物、社区房屋和家庭教会管理委员会非常积极地开展社会动员,并采取了多种创新形式。正因如此,本县文物修复和整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动员民众的人力和物力。目前,除了23处列入名录的文物外,本县另有8处文物也已向县文化厅提交了文件,等待审批。凡有修复和整修计划的历史文化遗迹,均需提交报告,征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意见,并根据《遗产法》予以执行。”

Đền Đậu, xã Thanh Hà (Thanh Chương) được bảo tồn nguyên vẹn.
Thanh Ha 公社(Thanh Chuong)的 Dau 寺保存完好。

许多文物变成了废墟

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做到这一点。位于南丹县庆山乡的黄山公祠遗址,这座公祠被认为是北方独一无二的国家级文物,但目前却已是一片废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修复,这座古老的公祠随时可能倒塌。由于资金不足,修复和装饰工程进展缓慢,是导致公祠破败不堪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庆山乡政府能够采取积极措施,展现决心,号召地方组织、工会和协会为公祠提供帮助,定期在公祠举办社区和精神活动,将地方活动与珍贵公祠的文化艺术价值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捐助,为修复公祠做出贡献,那么黄山公祠一定会焕然一新。

同样,在兴原县兴仁乡,罗摩庙以其独特的圣迹群和古老的建筑而闻名遐迩。2008年,该庙荣获国家历史、建筑和艺术文物证书。然而,如今罗摩庙已严重破败。庙顶破败,庙内许多木制物件已腐烂坍塌……距离兴仁不远,位于兴州乡的黄元先生故居也面临同样的境况。这里是1930年至1931年间中央省委领导革命的地方,并于199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然而,如今这座遗迹已严重破败。大部分椽子和柱子已被白蚁蛀空,房屋正在用竹竿加固。画像散落在地上,布满灰尘……

说到该地区文物保护的衰败,首先就是资金问题。由于缺乏资金,包括黄山公祠、罗摩庙、黄元先生故居在内的许多文物保护工程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停工,导致文物保护状况日益恶化。义安省古迹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表示,全省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19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5处。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都在减少。2014年,省预算和国家目标计划为义安省拨款9亿越南盾用于文物保护。但考虑到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保护状况严重恶化,这笔资金显得微薄,导致修复工作规模小、碎片化,收效甚微。但除了资金问题,还要谈到地方官员和民众对文物、历史的责任感。

如果地方政府和民众拥有正确的视角、尊重和保护意识,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文物就一定不会遭到破坏。如果地方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不懂得如何赋予文物生命,使其融入文化和精神活动中,将民众的权利和责任与文物紧密联系起来,并建立合理的社会化形式,使民众真正拥有文物,那么许多文物很快就会变成废墟。

科学 - 月球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防止文物变成废墟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