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金莲遗迹群和黄氏嫔夫人陵成为全国人民神圣情感的汇聚之地。
(越共中央委员、乂安省委书记潘廷泽同志在黄氏宬夫人陵墓保护修复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阮明哲同志——前政治局委员、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
尊敬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会副主席同氏锋同志!
亲爱的同胞们、同志们、代表们!
今天,乂安省省委、人民议会、人民委员会、祖国阵线委员会隆重举行黄氏宮夫人陵墓修复整修工程启动仪式,该工程属于规划、保护和整修金莲历史文化遗址总体工程,是胡志明主席四大重要遗迹之一。
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谨向生下越南人民敬爱的胡伯伯的森村母亲黄氏嫔女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亲爱的同胞们、同志们、代表们!
黄氏嫔夫人生于1868年,卒于1900年12月22日(庚子年)。她的一生堪称典范,是越南女性高尚品质的典范:勤劳、负责、温柔、善良、充满爱心、无私奉献。越南人民将永远感激她,不仅因为她是胡志明主席的母亲,更因为她是越南人民的典型女性。
她去世后,乡亲们将她安葬在顺化五平山脉的三堂山脚下。1922年,她的长女阮氏清将母亲的遗体运至郎森村自家花园。1942年,阮生谦先生将母亲的遗体秘密安葬在大顺化山脉的同镇山上。自1946年国家独立以来,特别是1975年春伟大胜利统一祖国后,这里已成为重要而神圣的文化历史遗迹,受到全国同胞和国际友人的喜爱和关注。
为响应全国同胞和军人的愿望,也为了表达对胡志明主席母亲的感激和敬意,1983年,义静省委常委会颁布了关于修建黄氏嫔夫人陵墓的决议。1984年5月9日,工程正式动工,1985年5月16日,陵墓竣工。来到这处遗迹,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黄氏嫔夫人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一生已成为一个传奇,在各阶层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越南人民心目中,她被尊称为“国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和国际友人的参观需求,满足全国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义安省党委和人民决定在金莲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修复总体工程中实施黄氏嫔夫人陵墓保护修复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准备,特别是方案选定,工程于2010年7月21日开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现已竣工。在此期间,胡伯伯祖母何氏熙夫人陵墓也同步修缮修复,现已竣工。
黄氏嫔夫人陵墓是全国众多建筑师倾力设计的杰作。陵墓依山而建,面朝红山-林江,是整个义河地区精神能量的汇聚之地;陵墓面朝南,与同塔省高岭市阮生色夫人的陵墓安息于此。陵墓建筑风格优雅亲切。墓顶为织布机造型,饰有六条柔软的丝绸,象征着她生前为养家糊口而辛勤耕作的生活。墓后有一块白色浮雕石,描绘了她家乡优雅纯洁的莲花花瓣,也是她人生和人格的象征。作品不宏大,却谦逊静谧,与同镇的景色、大顺山脉以及整个芳林的山川河流和谐统一,如同她——森村母亲的一生,简朴而伟大,亲切而高尚。他凝聚了祖国最美好、最精髓的事物,孕育了越南人民的天才领袖胡志明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亲爱的同胞们、同志们、代表们!
黄氏嫔夫人陵墓坐落在浩瀚的大顺山脉之中,是蓝红天地灵气汇聚之处,在时空雕琢出一种朴素而神圣的美。金莲遗迹区,尤其是黄氏嫔夫人陵墓,以及胡伯伯遗物体系,都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这是胡志明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党和民族的无价之宝。这些文化价值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永远成为我们全党、全民、全军团结奋战、建设富强、美丽、文明国家的情感、智慧、鼓舞和动力。与胡志明主席的家人和一生相伴的森村母亲形象将永垂不朽,永远与义安祖国和英雄的越南人民同在。
本着这一精神,我号召全省各族干部、战士和人民团结一心,竞相推进“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运动的实施,努力把宜安省建设成为敬爱的胡伯伯所期望的模范省份。继续做好黄氏峪夫人遗迹地和胡志明主席遗物体系的保护工作,有效弘扬其在越南的价值,张开双臂欢迎全国同胞和国际友人来到还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圣地。
值此之际,我谨代表省党委、人民议会、人民委员会、祖国阵线委员会,向党、国家、中央、地方领导、全国同胞和海外越南人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大家对省党委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取得许多重要成就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并相信今后我们将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我热烈赞扬施工单位干部职工的努力、热情和责任感,特别是黄连石材公司干部职工、南江公社党委和人民、南丹县以及全省人民和战士,他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直接贡献:按时、确保质量地维护和修缮黄氏嫔夫人陵墓,切实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21周年和胡伯伯出征寻找救国之路100周年。
祝各位领导、各位同胞、各位同志、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非常感谢!
------------------------
* 标题来自义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