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我都梦见你们回家。
不再流泪,因为烈士们牺牲时,母亲的头发还绿油油的。她就像风中的一盏灯,但她每晚都会梦见哥哥们的身影……回来了!这是母亲阮氏瑶(91岁)的真情告白。她是两位烈士和一位病弱军人的母亲,目前居住在乂安省清章县吉文乡2村。
(Baonghean)-不再流泪,因为烈士们牺牲时,母亲的头发还绿油油的。她就像风中的一盏灯,但她每晚都会梦见哥哥们的身影……回来了!这是母亲阮氏瑶(91岁)的真情告白。她是两位烈士和一位病弱军人的母亲,目前居住在义安省清章县吉文乡2村。
我们在七月的一个炎热的日子里找到了凯特·范。迪厄修女的房子位于拉姆河畔。据当地人说,每天下午或静谧的月夜,当迪厄修女想念孩子们时,她就会走到河岸边,深深地凝视着流水,哭泣。迪厄修女生了五个孩子(四男一女),其中两个在抗美救国的战争中牺牲,另一个儿子则是一名生病的士兵。
母亲泪流满面地吐露:“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的两个儿子,虽然他们早已牺牲,但每天晚上我仍会梦见他们的身影。” 迪欧妈妈接着讲述道:1967年春,她的长子、未满18岁的阮黄平烈士,和许多来自这片贫瘠乡村的子弟,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南方抗敌。大约五年前,她看到儿子写信说他驻扎在平治天,部队“早上在北岸吃饭,晚上在南岸打敌人”,分布在石汉江(今广治省)两岸。母亲思念儿子,不忍心离开,曾从义安省的清昌县步行到驻扎在广平省的部队看望儿子。看到迪欧妈妈要走几百公里的路程,许多人问:“你要去哪里?”母亲回答说:“我要去平县看看。”经过整整一周的奔波,尽管枪林弹雨,迪厄嬷嬷仍然决心要见儿子。后来,母子俩在战场上重逢,两人都非常高兴!
祖国圣母玛利亚认可了她儿子的成就。
母子相见后不久,1972年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Dieu的母亲和家人迎来了噩耗。阮黄平在承天战场牺牲了。悲痛尚未消退,不到六年后,她的三儿子阮黄清,三个月前刚结婚并生下第一个孩子,就自愿奔赴战场,在祖国西南前线牺牲了(1979年3月)。
战争结束了,在我军和人民凯旋归来的欢歌中,阮母的两个孩子(阮黄平和阮黄清)却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不仅如此,阮母还要承受另一份伤痛,那就是她的二儿子(阮黄静)从战场归来的那一天,也是他成为一名残疾军人的日子。
阮黄青、阮黄平烈士画像。
迪欧嬷嬷吐露心声:虽然知道儿子牺牲了,再也没有回来,但她一直认为,兄弟姐妹们还活在她挚爱的祖国越南的某个地方。迪欧嬷嬷除了承受丧子之痛,还要和丈夫(同样参加过抗法战争的阮黄原先生)一起努力,把剩下的几个孩子抚养成好人。丈夫阮黄原先生去世,儿媳,也就是阮黄清烈士的妻子再婚后,迪欧嬷嬷就辛苦地把孙子阮黄松抚养成人。阮黄松(迪欧嬷嬷的孙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如今已经大学毕业长大成人。
经过几天衣食无忧的艰苦生活,Dieu的母亲回到了家中,与儿子阮黄松和儿媳——身患残疾的阮黄松——生活在一起。后来,阮黄松的妻子因车祸去世,留下阮黄松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并尽孝照顾年迈的母亲。阮黄松说:“自从母亲搬来和他一起生活后,虽然物质上不再像以前匮乏,但精神上仍然受到了影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两个烈士儿子的坟墓,让他们与祖先一起安葬。” 阮黄松是阮平烈士的儿子,他和亲属们一起出发寻找父亲和叔叔的坟墓。
阮先生透露:虽然他长大后没有见过父亲,但通过家人留下的文件,他知道父亲于1978年入伍,1979年3月在西南边境前线牺牲,隶属于第四军区C10、D6、E98、F78部队。阮黄平烈士(阮先生的叔叔)于1967年入伍,于1972年5月21日在承天顺化前线牺牲,隶属于第四军区第324师第8团团部C运输团第23连部队。
阮东和亲属循着父亲和叔叔留下的文件和一些朋友的线索,前往承天顺化战场寻找叔叔的墓地,但一直没有找到阮平烈士的墓地。之后,阮东和亲属继续前往与柬埔寨接壤的南部省份,寻找父亲阮黄清烈士的墓地。此前,阮黄清烈士的同队人员透露,阮黄清烈士牺牲后被安葬在坚江省的一处墓地。烈士家属前往坚江寻访后得知,该墓地原为临时墓地,如今烈士遗骸已被迁往安江省其他地点。顺着地址,董先生和家人来到安江省的墓地,发现一排烈士墓上都写着“Thanh”(家乡义安省),所以他们不知道哪个墓是父亲的。最后,董先生和大家只能点燃香火,平均分配到各个墓前,希望在那些“Thanh”的墓下,也有自己的父亲。
大家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带回去告诉迪厄的母亲,她又一次哭了:“我人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找到两个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的坟墓,这是我几十年来一直暗自盼望的。”
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