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之夜”与兴山茶品牌

DNUM_CIZABZCABD 11:38

十余年来,在安山县兴山乡长满野草的荒山野岭上,茶树已覆盖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绿地。这也是兴山人用汗水、泪水,尤其是勇于突破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的勇气,培育出的繁荣昌盛的绿地。

(冯宪光)十余年来,在安山县兴山乡长满野草的荒山野岭上,茶树已覆盖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绿地。这也是兴山人用汗水、泪水,尤其是勇于突破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的勇气,培育出的繁荣昌盛的绿地。

新年除夕夜,兴山县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茶诗之夜”。英山县、兴山乡领导以及众多民众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最精彩的部分,是来自县内外众多诗歌社团的“花园诗人”们,吟诵了关于兴山土地的诗歌。此次活动也标志着“兴山”茶叶品牌的诞生。该品牌经过精心烘焙、研磨、包装,设计精美,现已上市。

但如今,兴山乡能拥有如此悠闲的“品茶吟诗”时光,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据兴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武文贤先生介绍,20世纪最后十年,全国上下都忙于经济建设,而兴山乡的土地却仿佛沉睡了一般。当时,全乡仅靠70公顷水稻和170公顷蔬菜种植,贫困率居高不下是必然结果。“种植面积小,根本吃不饱。我家也长期靠米饭、木薯和红薯混着吃。人们没有工作,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酗酒。村里的气氛极其落后,僵化。”1994年,兴山乡全乡初中毕业生零。

这种状况让当时的公社领导和村委会党员们对脱贫攻坚感到担忧,于是他们大胆改变了种植业结构。在种植柑橘、荔枝、龙眼和饲养山羊等模式都失败后,公社毫不气馁,不顾群众的质疑,继续学习,在兴山丘陵种植茶树。

陈德珠先生——公社党委书记,时任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是率先在兴山地区推广茶树的人。“在考察了本县的茶区后,我发现这里的土壤条件与兴山地区相似,但他们也能种植茶叶,而且经济效益很高。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陈德珠先生坦言。这个问题促使他想办法把茶树引回家乡的山里。他带了170户人家参观了这个示范点,但回来后,许多人对成功率表示怀疑,犹豫不决。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示范点真正落地,既要验证茶树在当地土地上的成功,也要让老百姓看到并效仿。在这场“新革命”中,党员们被鼓励先行一步。

2001年,兴山有3户先锋户尝试种茶。一年后,茶树长势良好。2002年,公社继续带动70户农户种茶,公社党委执行委员会的9名党员继续带头种茶,带领群众继续种植。结果,兴山的荒山上又长出了30公顷茶园。从此,人们开始对茶树产生信心,纷纷开始大规模种植。至今,兴山茶区基本成型,茶园总面积达470公顷。



安山的茶叶加工。图片来源:SM

土地不负人心,西化县贫困村每天都“花开似锦”。历经坎坷,茶农们终于尝到了茶树带来的甘甜。范文台是2002年以来首批响应种茶的农户之一,如今拥有3公顷茶园,是众多因茶树改变生活的茶农之一。他一边品尝着茶园里摘下来的绿茶,一边激动地说:“以前生活很艰难!家里有7个孩子,但都靠种地为生,根本供不起孩子的教育。自从种上茶树后,生活比以前稳定多了。”去年,范文台家收获了55吨茶芽,平均每公斤卖给茶厂3000越南盾。茶树的效益在兴山越来越明显,现在不用公社动员,大家也积极开垦土地种茶,几乎没有空地和裸山。

在茶原料区发展过程中,让兴山茶农更加安心的是义安茶叶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兴山茶叶加工服务企业的存在。该企业平均每年按照收购合同中签订的市场价格,为茶农收购全部茶芽,总产量达3500吨。企业负责人陈文龙先生表示:“兴山茶叶品质稳定,可以加工成高品质出口茶叶。目前,企业主要生产绿茶,但不久的将来将转向生产红茶。”

十多年来,兴山县从一个贫困的乡村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产茶胜地。因此,“茶诗之夜”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也标志着兴山县从新的定位和实力上迈向了全面发展。


清维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茶诗之夜”与兴山茶品牌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