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寺——保留了古代特征

March 29, 2016 15:13

(Baonghean) - 清明节温暖宜人,我们踏上了春游之旅,前往位于杜良县新山乡的开龙寺。从昆桥(7号国道)拐弯约2公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中部地区一幅典型的乡村画卷。寺庙与田野、村庄相映成趣,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新山乡“大长老”陶功谭先生回忆了开龙寺所在地充满当地居民特色的文化和精神活动。

带领我们参观寺庙的是退役陆军上校Dao Cong Than先生,他如今已90岁高龄,但依然身手敏捷,思维清晰。开龙寺目前位于波伊田野上。

眼前是一片碧绿的春稻田,一直延伸到翁沃山。身后也是绿油油的稻田,远处是甘上山。寺庙旁边是一个人口稠密的村庄,乡村生活富足。

据谭先生介绍,开龙寺位于从文庄田地流下的溪水旁,因此被当地居民视为守护龙脉的地方,为整个乡村带来和平。

新山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陈如意先生(左三)表示,开龙寺始建于后黎朝,供奉吴雄一之子、吴权之孙吴雄熙。

新山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陈如意表示,根据旧维新乡尚存的管理书籍以及祭祀仪式和葬礼文稿,开龙寺建于后黎朝,供奉吴权之孙、天萨王吴雄阿之子吴雄熙。

当时吴雄锡镇守平侨地区,故又称平侨军阀。平侨之乱后,平侨军阀归顺丁甫林,协助丁甫林(丁先皇)镇压“十二军阀之乱”,继续保持独立。

据陶功臣先生回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开龙寺每年举办五大节日:阮旦节(春节第一天)、开河节(正月初七)、上新节(吃新米,农历五月二十日)、下河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上年节。开龙寺是许多宗教和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地,例如当地阮族剧团和织造行会的阮族歌唱和维族歌唱。

当地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寺庙的“应运而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寺庙鼓励善念、驱除邪恶的功用,也有助于维护寺庙的良好风俗。过去,人们经过开龙寺时必须脱帽,官员经过时也必须下马。这座寺庙以其古老的建筑风格,长期以来一直是祖国形象的骄傲。

20世纪,开隆寺被“撤离”。自2014年以来,该寺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修复,成为该地区的精神文化场所,许多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也得以恢复。

新山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陈如意表示,开龙寺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后,于上个世纪被迫“撤离”。得益于修缮工程取得的成果,当地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新山乡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0年,新山乡党委、政府和人民成为全国革新时期首批荣获劳动英雄称号的三个乡之一。此时,基于一代又一代新山子弟的合理愿望,在新山乡和杜良县政府的提议下,文化体育旅游厅于2010年6月14日颁发了第1248号文件,同意恢复开龙寺的方针。

当公社出台动员社会力量修复寺庙的政策时,一场呼吁捐款修建寺庙的志愿运动迅速蔓延。一些家庭动员子女捐献了数亿越南盾。许多工人团体和民众贡献了数千个工作日。

各户将寺庙旧址土地割让,面积近7000平方米,仅用14个月的时间,于2014年建成了包含上殿、中殿、下殿、柱廊……三座建筑的建筑群。

此后,许多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恢复。2014年至今,开龙寺已成为新山乡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积极参与“全民团结起来,建设居民区文化生活”运动,成为活跃的精神文化场所,为落实建设先进、富有民族特色的社区文化生活政策作出了贡献。

文章及照片:Tri Duong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开龙寺——保留了古代特征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