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软的桂正粉丝和桂正饼
(Baonghean)—— 十二月末的寒意袭来,南丹县万田乡归政粉丝米糕工艺村的生产氛围却愈发热闹。贯穿工艺村的水泥路上,一排排洁白的粉丝在阳光下晒着,闪闪发光。家家户户都在积极生产,确保春节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或许,初次来到归政村的人,都会对这个农业村的现代化“城市化”感到惊讶。宽敞明亮的彩色高楼大厦遍布整个手工艺村。这些漂亮房子的主人是辛勤耕耘的农民,他们以传统的制作粉丝和糕点为生。在去年刚刚竣工的两层蓝色房子的院子里,阮文怀先生一家正忙着松米晾晒,每天能产出100多公斤大米,顾客们也纷纷前来购买。只有顾客不大量购买时,怀先生的妻子才会把米拿到市场上去卖。
12月消费旺盛,不用担心囤货。怀先生家做这行已经20多年了,辛勤劳作,养育了6个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如今,孩子们都成家立业,还有3个孩子继续传承着传统的粉丝生意。怀先生家每年都会维护6亩稻田,不仅提供粮食,还积极采购优质大米,用来制作粉丝和粉丝。由于米源充足、干净,制作出来的粉丝和粉丝口感软糯,深受顾客喜爱。
![]() |
南丹县文田乡归政1村陈太太家正在晾晒粉丝 |
走访归政一村潘氏镇(Phan Thi Chin)女士家,她是工艺村制作粉丝最多的家庭之一。时近中午,家人仍在忙着将粉丝摊在托盘上晾干。潘氏镇女士说:“距离春节只有两周了,这几天市场对米粉的需求量激增,而持续的阴雨天气影响了粉丝的晾晒,导致产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12月一直是手工艺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到了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需要囤积几公斤干粉丝,以便在春节期间使用。因此,手工艺人充分利用时间,开足马力生产,力求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
从农历十一开始,陈太太家每天能产出200多公斤干粉丝,一出炉就销售一空。虽然整天忙于工作,但全家人都很开心,因为产品很受顾客欢迎。每天都有商贩来接货,送到邻县、荣市,甚至河静市场。100公斤大米可以产出90公斤干粉丝,批发价为1.5万越南盾/公斤。如果天气好的话,陈太太家每天可以产出200公斤干粉丝,扣除成本后,陈太太家净赚50万越南盾。
归政粉丝制作的起源,源于一位来自南禄乡的姑娘。她嫁到万田后,将粉丝制作的传统带到了这片土地上。这位姑娘就是今年百岁高龄的刘氏竹女士。竹女士说,大约在1960年,由于大米短缺,制作粉丝被禁止,所以他们不得不在晚上把粉丝藏起来。粉丝只能在屋内出售,但如果拿到巷子外面,就会被警察逮捕没收。每当他们偷偷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把粉丝藏在篮子底下,篮子底下盖上好几层芭蕉叶作为伪装,但很多时候还是会被人发现……
以前手工制作米粉辛苦费时,但面条香软可口,可以放心。要想做出好吃的米粉,先要把米泡三天,然后洗净,用臼捣成粉,挤干水分,继续裹粉压干,煮熟粉后再捣粉,揉成面,非常辛苦。家家都爱吃米粉,一公斤米可以换两公斤面条,可是楚克太太家没力气全部做完!特别是每年二九节,楚克太太家全家都要通宵达旦地做面条,两个哥哥通宵达旦地捣米,两个姐姐帮母亲揉面,但还是不够公社人民吃的面条。许多家庭甚至拿肉来换面条,所以 Truc 女士不得不减少自己家的份量,优先给邻居们……
回忆起那段时光,竹太太的声音依然清晰:“我70多岁了,还扛着20公斤粉丝走路去Quan市场、Cau市场(荣市)卖,很多天还要扛着粉丝去Con市场(清昌市)卖,直到80岁,身体实在扛不动了,才停止了工作。但8个孩子都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做起了家族的传统活计,做粉丝给子孙后代带来了温暖的生活。现在手工艺村蓬勃发展,消费需求旺盛,粉丝、粉丝每天都买卖不断,用机器做粉丝的村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地舂夜了……”
![]() |
归政工艺村的村民在院子里晒粉丝。 |
2005年,南丹县万田乡归政粉丝米粉工艺村获得省人民委员会的肯定。至今,全村约有200户人家制作粉丝、米粉和湿米糕。这个工艺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粉丝米粉工艺给这里大多数居民带来了稳定的生活。村里有12台粉丝生产机器专门为村民提供服务,每天平均加工3吨生米制作粉丝。回想起以前,每家每户淘好米粉后,用尺子和刀子切粉丝,每家每天只生产几公斤大米,但足以维持工艺村的生计。后来,人们发明了手摇式擀面机,再后来,又发明了连接手摇轴的皮带发电机……如今,整个碾米、蒸煮和擀面系统都依靠电力运行。工匠们最初只是为了谋生,但如今却对这门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桂政的粉丝采用自家种植的优质稻米制成。稻米经过碾磨、压成粉,然后蒸煮、擀制。桂政的粉丝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先将干粉捣碎,再加水揉搓,因此制作出来的粉丝筋道而劲道。桂政的粉丝耐储存,在全省各地都有销售和消费。
除了挂面,归政村的米粉和湿米糕也早已声名远播,深受食客好评。归政湿米糕有小米糕和卷米糕两种,米糕也有米粉和米线两种。凌晨三四点,当人们还在酣睡时,村里就热闹非凡,欢声笑语、摊主的叫卖声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妇女们把归政湿米糕擀得又薄又光滑,横竖切成均匀的块状,然后用双手把数百个湿米糕像蚕盘一样叠成整齐的行列。
万田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战补充道:“归政村有很多孩子在外务工,所以房屋建设速度很快,这里高楼大厦林立,就像城市一样。村里的道路也铺上了水泥路面,干净漂亮。不过,好消息是,在这个工艺村,人们自己修建了排水管道,管道盖得很严实,一些家庭还收集废水用于养殖,所以这里不像其他地方的许多粉丝工艺村那样有浓重的气味。此外,在食品卫生安全令人担忧的今天,用自家种植的大米制作的、不含防腐剂或其他副产品的清洁产品(如米粉)是消费者的首选。
天色刚暗,我们便离开了归政村,在一年中最后一个冬日的细雨中,工艺村的炉火还在闪烁,温暖着人们为明天准备产品……
琼兰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