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遗嘱——越南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胡志明主席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民族解放英雄,还是一位具有伟大文化视野和深厚文化素养的人。
![]() |
胡伯伯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民族解放英雄,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眼光的人(图片:档案) |
相关新闻 |
---|
胡伯伯遗嘱中的文化发展问题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副教授胡忠怀博士认为:“这些高尚品质在胡志明身上凝结,影响着他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他成为了一位政治文化家。他之所以是一位政治文化家,是因为他在成为伟大国家政治领袖之前的包袱就是文化包袱。这些文化价值观围绕着人民、祖国、国家,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类问题,形成了他的人性观、世界观,激励着他为人民服务。”
胡伯伯明确指出文化的作用是“必须照亮民族的道路”、“必须切实服务人民,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健康的生活作出贡献”、“必须具有教育意义”和“必须紧密结合劳动生产”,即紧密结合经济发展进程”。
《宣传》杂志副主编范氏清梅博士强调,胡志明主席的遗嘱体现了他的文化智慧。在遗嘱中,胡志明主席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因素辩证地联系在一起。他对文化的理解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的目的,创造和发明了语言、文字、道德、法律、科学、宗教、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工具和使用方法。所有这些创造和发明,都是文化。”
因此,他在生前就号召全体人民,不仅要抗击饥荒和外敌,更要抗击愚昧。他在遗嘱中强调:“党必须有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良好规划,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还通过遗嘱发出了提醒和建议:“我们要把一个愚昧、贫困的国家变成一个文化高度发达、生活幸福美满的国家。”
胡伯伯建议的政党文化
关于文化建设问题,胡主席也表达了对建设和巩固廉洁坚强党的关切,并强调要建设和巩固党的文化,必须有党文化。他特别指出,团结是建设党文化的价值、力量和首要核心。此外,他还建议,必须有智慧和良知,才能使党成为越南人民尊严和道德的象征。
![]() |
他强调作品中的人性因素和人文主义。 党的文化建设(图) |
文氏清梅博士在遗嘱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在党的文化建设问题上,他想强调的重点是每个党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奋斗意志。他在遗嘱中指示,为实现这一点,“在党内,必须广泛、经常、认真地实行民主,进行自我批评和批评”,每一位干部和党员必须“真正践行革命道德,真正做到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公道自利、无私奉献”。
胡伯伯非常关心人的发展,认为人是一切文化价值的创造主体。因此,他在遗嘱中用最长的篇幅论述了“为人民而劳动”。他指出了许多需要做的事情,认为这是一场正义、人道的革命,源于人民的正当利益,是通往最真实文化价值的征程。
45年后的文化发展现实
胡志明主席逝世45周年之际,我党始终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文化的指示和建议,特别是落实越共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越南文化的决议15年来,始终重视文化建设,大力投入各种资源,并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文化的作用对经济、社会、国防安全和国防生活都产生着积极影响,是建设越南社会主义新民族的必要因素。
然而,文氏青梅博士认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较低……教育、培训、科技、文化、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局限性和弱点尚未克服;官僚主义、腐败、浪费、犯罪、社会弊病、道德沦丧和生活方式……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和扭转……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革新以及祖国阵线和人民团体活动质量提高等工作进展缓慢。造成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隐性因素仍然存在”。
根据胡志明遗嘱,还需着重处理好社会发展与文化各领域的关系,以更好地落实胡志明主席的指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全面发展、多元一体、充满人文、民主、进步精神的先进越南文化;使文化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深入渗透,成为坚实的精神基础、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
据VOV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