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农“去挖竹笋”

September 5, 2014 14:47

(Baonghean) - 从Chau Khe乡中心到Chau Khe乡(Con Cuong)的Khe Nong,我们数了6条溪流。雨季时,这些溪流的水位上涨,将Khe Nong与外界隔开。沿着岩石坡,我们可以看到Dan Lai族人扛着竹笋去县集市卖……

Phơi măng.
干竹笋。

丹莱族人此前居住在溪农,生活困难重重,交通不便。1979年,他们迁至周溪乡周山村。由于缺乏生产用地,30户人家回到了老地方居住。竹笋和野菜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困难重重。临时搭建的房屋低矮破旧,每逢雨季,这里的人们总是忍饥挨饿、饥寒交迫。

我们到达溪农村时,已近下午时分。家家户户都紧闭锁好,家中只有几个小孩和老人。81岁的罗氏托阿太太怀里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孩子发着高烧,手也火辣辣的。托阿太太进屋给孙子重新热了一碗粥。粥虽然叫粥,但竹笋比米饭多。托阿太太说:“这里的人一天可以摘几袋竹笋,但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他们主要吃竹笋而不是米饭。一个人去县集市买米,然后几户人家互相托买,轮流买。一家人卖竹笋的钱最多只能换到几公斤米。”

小屋是竹子搭建的,四面通风,没有床,一家五口只有一张旧席子。厨房里有一些旧锅碗瓢盆。孩子睡着了,老太太Thoa拿出竹笋晾干。“像往常一样,我每天去林里采竹笋。长期以来,村民们一直靠一家名为Con Cuong的林业公司提供的竹笋为生。公司体恤贫困,所以允许村民进林采竹笋,只有贫困的丹莱人才能去采竹笋。竹笋煮熟、晒干后,运到县集市上去卖。雨季的时候,我们不敢出门,怕溪水涨起来,回不来了……”

许多老人年过八旬,仍然每天扛着竹笋。一岁以下的儿童也必须喝竹笋粥。尽管贫困,但当被问及教育问题时,这里的傣莱人却非常关心。Thoa先生笑容满面:“我可以忍饥挨饿,但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饿着肚子求知,记者!这里有个小头人,让傣莱人上学,师生之间总是亲密无间……”

昆强县正在重新规划住宅用地、生产用地和福利工程,以便50户溪农族居民重返故里。困难依然在于安置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希望溪农安置区能够尽快稳定下来,让50户傣族家庭有土地种植水稻和玉米,稳定生活……

文章和照片:安玉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溪农“去挖竹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