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期间去医院的情况怎么样?

December 19, 2016 08:51

补贴期间,人们去看医生或买药后,把账单带回办公室或医院支付,无需付费,但治疗条件极其恶劣。

对于流感、咳嗽、头痛等小病,人们会自行到医院外购买药品(称为常用药)。急救药品和必需药品通常需要医生处方。卫生系统包括卫生站、区级医院、区域诊所、省级和中央医院。社区卫生站主要配备一名全科医生、一名妇产科医生和一名儿科医生以及一名传统医师;前往区级通常是为了处理急诊、手术等。

阮厚先生(河内市东多区)回忆说,如果你是干部或职工,需要去医院就诊,只需向医疗机构开具转诊单,前往医院或诊所就诊,然后自行购买药品,并把账单带回医疗机构支付即可。如果你是平民,则需要向公社或病房开具转诊单,并按照上述程序办理。如果必须住院,只需签署一些文件,医院就可以与上级结算。

bao-cap-y-te-mot-thoi-dan-chua-benh-khong-mat-tien

1986年至1992年期间的公社卫生站。照片档案。

补贴期间的医院

尽管有补贴,但在国家资金不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医院也遭遇了不少困难。黄仲光先生自1982年至1988年已故邓会春部长时期起在总书记处任职,后又于1988年至1992年担任已故范松部长的秘书,他对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艰辛记忆犹新。

他回忆说,当时主要捐赠药品、医疗设备等。卫生部下设计划司和物资司,负责向医院分配物资。例如,白梅医院每年能获得多少垫子、毯子、糖、牛奶、汽油、药品等?

过去的医院规模很小,大多是单层建筑,最“豪华”的也有三层。病房简朴,但共用病床的情况很少见。医生们也穿着手术服,戴着耳机和血压计。手术灯包括明亮的煤气灯,当然不如电灯明亮。他们还会使用麻醉、酒精消毒、烧灼和煮沸等方法;手术刀也随大小手术器械包一起提供。

然而,医疗设备简陋笨重。X光机老旧庞大。像计数红细胞这样简单的检查,都是人工目测,没有任何机器辅助。医生主要依靠经验来治疗病人。

当时,就连越Xo医院(专门照顾高级官员健康的医院)的医生也开玩笑说:“一个拥有250万个红细胞的人和一个拥有350万个红细胞的人需要同样的急救。”

bao-cap-y-te-mot-thoi-dan-chua-benh-khong-mat-tien-1

简陋笨重的医疗设备。纪实照片。

越德医院是一家顶尖医院,但在1986年,整个肝胆科数百名患者只有两台脚踏式吸引器。电动吸引器体积庞大,经常断电,因此很少使用。CT扫描仪和核磁共振扫描仪在当时被认为是“稀罕物”。

陈大光先生还记得1990年,他有机会随已故部长范松去法国学习,了解到一台CT扫描仪的价格为1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建造六座五层办公楼的成本)。

已故部长范松看到法国拥有一台核磁共振扫描仪,便询问能否为越南购买订购,但对方建议不要购买,因为“这台机器非常昂贵,当时整个法国只有6台”。我国第一台CT扫描仪安装在108医院,为前线医疗检查和治疗提供设备。

四环素类抗生素——黑牙的产生

医疗设备老旧,药品匮乏。对当时的许多越南人来说,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四环素类抗生素,每次发烧、疼痛都要吃……结果就是整整一代人的牙齿都黑了。

四环素非常珍贵,而其他药物,例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或兰考辛(用于治疗淋病和梅毒),则更为稀有,属于高端药品。只有一些有关系的富裕家庭才能囤积这些药品。当时,尽管陈光先生在卫生部工作,但他自己也不敢奢望这些。

任何“高档”家庭的药柜里都会备有几片抗生素、止痛药、感冒药、胃药;要不然,很多人头痛的时候,只要烧一壶水蒸一下就行了;胃痛就用艾草,发烧就用积雪草。“现在回想起来,四环素可以说是垃圾药,但在当时,它可是非常好的。”

“过去的抗生素确实需要保存。除了发霉或受潮的药物外,任何药物都是有价值的。只要它们完好无损,就可以使用,而不必太在意保质期,”光先生说。

bao-cap-y-te-mot-thoi-dan-chua-benh-khong-mat-tien-2

当时西医稀缺,传统医学非常发达。在公社里,医务人员种植、生产和使用大量传统药物。生产工艺非常简单:取罗勒和薄荷,研磨,揉成丸剂供人饮用。当地还可以配制静脉输液:盐水、糖、水兑注射剂……

医生还靠养猪和剥花生为生。

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医务人员既要为国家工作,又要努力养家糊口:养猪、养鸡、做兼职。从药学院毕业后,张光先生被选派到卫生部工作。早上他准时上班,中午打开饭盒加热,吃完饭后休息一会儿,下午在黑板上写着要去基地,但实际上他正在排队买米、买油、领粮票,接孩子……

他还得做些额外的工作,比如剥花生、贴糖纸、贴虎标万金油和金星膏。有时周六还是要上班,但他会请假去晒、洗、滤药材,赚些外快。休息日,他也会请假或翘班去做额外的工作。

“总的来说,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过去的干部都很好。也许那时候每个人都很困难,都一样穷;有时差别只是一台收音机、一辆摩托车或一辆自行车,仅此而已。现在的生活不同了,贫富差距就像天地之差,”陈光先生说。

随着国家整体转型,越南卫生领域自1986年以来也经历了突破性的变化。1988年11月,已故卫生部长范松在胡志明市举行的卫生会议上提出了两项​​重大政策:允许私人诊疗和开设私人药店。这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卫生领域开辟了出路。

1989年6月21日,已故部长亲自撰写了一篇关于医疗保险的文章:收取部分医院费用,迈向全民医疗保险。尽管当时引发了社会动荡,但这确实带来了重大变革。海防是第一个自愿参与试点的地方。得益于此,医院逐渐获得了资金。

迄今为止,医疗保险仍然被认为是以全民医保为目标的卫生体系的“脊梁”,是服务于日益稳定和发展的医疗检查和治疗工作的主要资源。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补贴期间去医院的情况怎么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