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洲:为蔬菜种植区开发灌溉井
(Baonghean.vn)为了落实“良田种植结构转换”(CCCT)政策,演州农民在田间钻井打井,并引入电力,以满足肥沃土地的灌溉需求。近年来,得益于这项运动的广泛实施,演州农民积极利用水源灌溉,提高了生产田的经济效益。
我们来到了甸溪乡,这里是甸州县打井灌溉农作物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甸溪二村的杜氏花女士正在照料冬花生,她说:“她家有1.5亩良田,以前每年都种花生、玉米和芝麻,产量取决于天气。”
2009年,她家改种西瓜后,花了120多万越南盾雇人打井,买了水泵插在地里。华女士兴奋地说:“我们家每年种3茬瓜,包括两茬瓜(春西瓜、夏秋西瓜)和一茬冬瓜,瓜的种植结构各不相同。丰收年景时瓜价高,我们每茬瓜能赚近700万越南盾。花生和冬玉米块茎紧实,籽粒饱满,收入也不错。现在田间种植的经济效益比以前提高了4倍多。”
演清彩色区挖的井 - 演州
据Dien Ky农业服务合作社负责人Ngo Ba Tuan先生介绍,目前全社每年专门生产农作物的土地面积为100公顷(占全社农业用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5年,根据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支持群众在田间打井、挖井,在农作物种植区发展产值5000万/公顷的高收入田的政策,田祺乡党委、人民委员会出台政策决议,要求农业服务合作社对有条件的农户进行考察、划定,建立支持打井的示范点。
事实上,4个村50公顷的彩色生产区得到了20口水井的支持。公社创造条件,将一条2公里长的输电线延伸到田间,供村民用电从井中抽水,这样,前三年村民无需支付电费即可使用。此后,看到这些水井对田间灌溉的效益,全社农民都自发投资打井。
2011年,公社延伸了3公里多的电力线,供群众按需抽水。截至目前,全社彩种生产区共有灌溉水井近250眼,其中2村有150眼,3村和4村田间水井约80眼。
尤其是每家种西瓜的农户都配备了水井和水泵。这样,田祺村的肥沃土地每年就能产出三种主要作物:两季西瓜和一季经济适用的冬玉米。近年来,该社40多公顷的西瓜田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仅10公顷的冬玉米就为当地带来了一大批重要的农产品,农民每茬每年就能获得数亿越南盾的收入。
除了奠基乡,近年来,奠清乡也一样,得益于专业种植区稳定的灌溉水源,全乡农民的经营状况也一直很好。许多村庄由于农田分散,田地不集中,许多农户都自掏腰包投资灌溉。例如,在4号村庄,许多农户拥有3到5台水泵和2到7口水井,积极地管理着自家的种植区。
除打井外,群众还积极开展露天挖井运动,有效满足了有色作物灌溉需求。为鼓励群众,公社对建设高收入田和在田里打井、挖井的费用提供50%的资助,根据地区和每种作物资助100万至200万越南盾,对困难地区50%的电力线路提供资助,将高收入田改为使用田间灌溉井的彩色作物灌溉用水。奠清县开展露天挖井、打井为有色作物灌溉供水的运动,调动了大量内部资源和农民的自觉性。全社目前有630口水井为有色地区灌溉服务,其中近400口打井,200多口挖井。
每年,演州县在冲积地和两亩稻田上种植近1000公顷各种蔬菜。演州县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专家武庆科先生表示:“2005年,演州县大力同步实施良田种植结构转换,建设了5公顷以上的高产田,并为实施示范的乡镇提供了100%的西瓜种子补贴。”
配合该计划,2005年至2007年,该县每公顷资助100万越南盾,用于在高收入地区拉电线和建设水井系统。从2009年起,为继续鼓励彩色地区发展,该县每公顷资助400万至500万越南盾,帮助当地居民开发和充分利用彩色地区灌溉水源。通过钻井和明井获取铜,确保整个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水源。
据该区农业局统计,截至目前,该区13个彩种公社已开发钻井、挖井2300多眼,为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并为农田通电,每年可保证全区近350公顷/1000公顷特色作物的灌溉用水。
在演州县大力发展打井、挖井示范田和通电,是促进生产高效化的有效途径。据悉,在2011-2015年期间的决议中,演州县新增了每公顷500万越南盾的扶持机制,用于扩大高收入田块的打井、挖井,为农作物提供灌溉用水。
良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