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庄——革命乡村
(Baonghean) - 从 Dung 镇出发,沿着 Lang 桥的反方向走,或从 Do Luong 下到 Hai Huyen 桥,您将到达 Thanh Phong 公社 Dien Trang 村 (Thanh Chuong) - 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农村,是苏联祖国革命运动的摇篮。
村子由许多小村落组成,被甘河、北山、特雷山等山环抱。村子的中心是庄美村,过去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村里有一个农市场,始建于古代,是整个地区的交易场所。市场中央有一间三间房的公屋,常被用作讲经说法的地方,还有一间多层的祭坛,用于举行村里的各种仪式。战争年代,市场被解散,后来又得到修复。市场旁边有一座佛塔,因此被称为 Cho Nong 佛塔。上层寺庙是一间两厢的房屋,里面有许多佛像。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村民们经常来这里烧香、供奉,祈求平安。
![]() |
阮维家庙——国家历史遗址。 |
距离宝塔不远的是清庙,它有四根雄伟的柱子,上下两座建筑,由铁木和菠萝蜜木制成。上殿的祭坛上安放着一尊巨大的孔子木像。每年农历二月和六月,人们都会在这里祭祀孔子。村里的长老和达官贵人都会参加祭祀。农市场附近还有一座太平宫(Cho Nong Palace),它有三座宫殿和三道大门,门内有大象、骏马和将军,供奉着16世纪著名的“保国安民”功勋卓著的太平将军阮景焕。苏联时期,这座宫殿是革命的集会场所之一,因此法国人来此焚毁,导致一座建筑倒塌。
该村在库班山上有一座奠庄公祠,由三间铁木搭建而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最里面的一间是神龛,供奉着村里的守护神。中间的一间是祭祀厅,里面有一对高大的木鹤站在龟背上。最外层的一间是空的,用作聚会场所。据91岁的阮维寿先生介绍,每年在奠庄公祠通常会举行两次祭祀仪式。这是一次盛大的仪式,全村人聚集在一起,隆重地迎接周围寺庙的神灵来到公祠,仪式持续数日数夜……八月革命期间,在奠庄公祠,迫于民众的压力,村长陈维不得不带着文件和印章来到公祠向村里呈上,标志着当地革命的胜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规划和扩大耕地面积,庄美村实施了移民政策,迁往低矮的山区定居。几经变迁,昔日的佛塔、村舍和商店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土地上,如今矗立着学校、村委会、稻田和绿油油的玉米地。农市场依然保留着昔日的乡村风情。木槎山上的木槎寺,自古以来就是一处圣地,供奉着阮朝册封的“何山七宿圣景”,历经岁月的摧残,如今正由村民们修复。曾经的村委会和幼儿园所在地太平宫,也由阮景家族后裔和当地民众共同修复,使其恢复了昔日的圣地地位,与阮公的声誉和事业息息相关。
奠寿村古树众多。三棵高大的榕树,分别守护着一个方向,在民间信仰中象征着“守护村庄免受火灾”,并以它们所依附的物件命名:吉恩榕树、和榕树、甸榕树(寺庙)。在通山之巅,矗立着一棵百年古树,树干粗壮,粗壮得足以数人合抱。1930年至1931年间,这棵空心的古树矗立在茂密的树林中,成为秘密文件的藏匿之所;也成为革命干部在敌人巡查搜查时的安全避难所。如今,奠寿古树依然郁郁葱葱,碧绿欲滴,经受着风雨的考验;它是村里唯一幸存的古树,象征着村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村民们也不断地呵护、美化、筑堤护土、填根防风……以保护这棵珍贵的古树。
距离水树不远,有四座家庙,它们都是乂安省委驻地期间(1930年9月至1931年2月)进行秘密活动的地方。阮维家庙,包括上下两殿,曾被选为省委所在地。上殿是书记阮进的办公地点。下殿是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场所,也是向各县委代表汇报政策和听取意见的地方。旁边的阮一家庙是印刷厂所在地。省委的文件和传单都在这里印刷、分发,并迅速转送到各地指导斗争运动。阮定家庙和水树一样,是文件藏匿的地方。阮伯家庙是1930年12月召开的完善组织和落实中央委员会《青春宣言》决议的会议所在地。这里的一些庙宇和许多家族都曾荣获国家功绩勋章。尤其是阮维家庙,于1988年被文化信息部列为国家级历史遗迹。家庙建筑群和奠基树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光辉斗争历史的生动见证,闪耀着勇敢顽强的祖国的骄傲。
来到奠庄重温旧日风情,听着卓农寺的钟声,勾起我许许多多的回忆。每一步,都夹杂着怀旧的情怀,感受着革命故土日新月异的喜悦与自豪……
文章和照片:休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