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泰公社
(Baonghean) - 龙泰公社(Do Luong)的历史遗迹,作为一部关于爱国主义和抵抗外来侵略的传统史诗载入史册,成为我家乡人民的骄傲。龙泰公社节每年举行,成为我家乡的一项盛大节日……
![]() |
隆泰寺节日 |
对于家乡人来说,每年的正月十三,都成了村里的节日。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大社。锣鼓声震天动地,催促着人们前行。身着传统长裙的长者们庄严地行礼。在外打工的人们也纷纷赶来,在熟悉的大社屋顶前恭敬地鞠躬行礼。这里是我度过童年的地方,经常躲着母亲,去大社玩跳房子等等。历经历史变迁,青苔覆盖在梁柱上,深褐色的瓦片仿佛承载着许多历史的记忆。
对我来说,隆泰祠的故事就像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故事,尽管我听过很多遍,但每次听到它,我都会更加感动、自豪,也更加热爱我的出生地。我们村的祠堂与贤明的黎庄宗国王有关。相传在16世纪初(约1512年),莫当勇滥用职权,为争夺王位推翻了黎朝。黎庄宗国王的妻子裴氏玉水夫人怀孕了,不得不逃到白河乡永隆村(现杜良县泰山乡)避难。来这里之前,她在如今祠堂以西约500米的一块岩石上安然静坐。后来,她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黎宁。传说她生产时,有五色光环出现,当地百姓见状,分工将母子接回村里帮忙抚养。他们在这里隐姓埋名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黎宁在当地百姓的抚养下长大。黎宁长大后被黎九谭兴国公迎回爱寮,计划招募士兵复兴黎朝,从此黎宁改名为长统。黎长统的军队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威望越来越高,每战必胜。当莫朝衰落后,效忠黎朝的官员们试图推翻莫朝,恢复黎朝,其中包括阮金(黎朝原臣),他派人去联系黎长统。莫朝覆灭后,阮金召回黎长宗,即位,改元阮和。黎长宗在位十六年(1533-1548),直至戊申年1月19日去世。为了纪念他,村民们在永隆村南建了一座黎长宗庙。
当时国家太平,国王忠厚睿智,人民勤劳务实,社会日渐繁荣,永隆村的土地也日渐富饶。村里修建了一座村舍,作为举办节庆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名为龙泰村舍。旧村舍由三间椽木搭建而成,位于阴凉处,靠近鱼塘,与村里的田地相连。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永隆村舍于绍治二年(1842年)得到修复。
现存的龙泰祠堂共有5个厢房,全部用菠萝蜜木制成,共有24根柱子,长23米,宽11米。祠堂采用宫廷建筑风格,有20根雕刻精美的横杆。祠堂的框架是一个巨大的、独特的雕塑,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主题。屋脊上的吉祥物、屋脊、阀门、水桶系统和钳子都非常锋利,为祠堂创造了柔和优美的曲线。精美的图案,以及根据能工巧匠的意图而表现的大线、小线、粗线、细线的方式,为祠堂带来了活力和吸引力。通过雕刻,古人希望向后世传递关于生命价值和人类价值观的信息。
八月革命前,隆泰公社是讨论和宣传革命政策的场所。在起义时期,当地权贵也在这里向革命政府递交印章,结束了封建统治。革命后,公社成为革命政府的会议场所、传播国语的场所以及政治组织的活动场所。2006年1月13日,隆泰公社被义安省人民委员会列为历史文化遗产。
龙泰公社是许多富有地方文化价值的节日的举办地。每年一月中旬有春祭,六月有六五祈福祭。祭祀时,供品摆设庄重华丽,礼仪细致有条,仪式按部就班。供品有:龙亭、牌位、八卦轿、五行旗、长刀、马刀、锤子、马、鹤等。节日前,村里的达官贵人、长者、青年男子都穿戴整齐,来到公社做祭祀的准备工作。每次祭祀时,村里都会捐钱买一头年轻肥壮的水牛宰杀用于祭祀,祭完后,将供品分给村民,并恭敬地呈上给捐献者。除了上述仪式外,隆泰公社也是其他节日的举办地,例如:长寿庆典、送船仪式、科举考试、摔跤节……如今,每年的春祭仪式都庄严而神圣,新旧仪式都在此举行。伴随祭祀仪式的还有斗鸡、荡秋千等民俗游戏,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情怀。
阮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