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Luong:恢复和发展传统工艺

May 27, 2013 18:55

(Baonghean)-近年来,面对传统手工艺村和传统工艺村消失的风险,杜良县出台了许多支持措施,以复兴和继续让传统手工艺村“火起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当山乡3村的春如丝纺工艺村正值盛夏,一片繁忙景象。尽管经历了产量低迷的时期,九个临河乡的桑树种植面积仍在众多农户的坚持下持续增长,目前已维持在300多公顷(此前为500公顷)的规模。蚕茧收购和丝绸生产部门都兴奋不已,因为今年第一批蚕茧的销量不错,价格高昂,不像往年那样出现滞销现象。

经工艺村调研,本季蚕茧价格比往年上涨1万越南盾/公斤,达到9.5万越南盾/公斤,市场上出售的蚕丝价格也从5万至15万越南盾/公斤上涨至70万越南盾。截至目前,工艺村已生产蚕丝14吨,从本县种植桑蚕业的地区(安山、清章、新祺、南丹等地)收购蚕茧100余吨。



目前春柔丝纺村的产品售价较高。

手工艺村合作社负责人陈文娥先生表示:“进入生产旺季,我们村得到了省、县的关心,投资修建了5公里多长的水泥路,并修建了污水排放沟。此外,9户主力生产户还投资建设了锅炉,每户每炉投资600-700万越南盾,用柴火替代了之前的燃煤技术,节省了成本,经济效益也从每茧产1公斤蚕丝提高到每茧产1.4公斤蚕丝。村民们非常高兴,对长期稳定生产充满期待。”

太山县静嘉木工坊历史悠久,生产许多高档民用木制品,畅销省内外市场。2012年,该工艺村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工艺村,这里人民的生产生活焕然一新。

泰山乡人民委员会土地和建筑官员阮文查先生说:“除了大米,木工被视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途径。多年来,村民的木工产品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目前,整个手工艺村有67户家庭从事手工艺,17个集中生产点已投资约2亿越南盾/台生产设备和机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多样化产品。据村民测算,每个劳动户的年收入接近6000万越南盾。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区,个体零散的木工生产,到现在,从事木工行业的村民们在家乡合法致富。

2005-2010年任期内,杜良县致力于指导生产发展,恢复传统手工艺村,组织培训,引进新职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转移。本着这一精神,该县注重维护和加强一些职业的发展,如长山、太山的土木木工和高级木工;长山、新山的粉丝和米粉;镇的宣纸和花生糖;六山、中山、乐山、万山的藤编和竹编;北山、当山、六山的桑蚕养殖……为数百名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个手工艺村获得省人民委员会的认可,即春如UTKS手工艺村(当山)、多林编织手工艺村(多山)、永德宣纸和花生糖手工艺村(镇)和静嘉土木木工手工艺村(太山)。

为落实“2011-2015年发展杜良县工业和手工业,建设手工艺村”项目提出的目标,2012年,县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第08号决定,支持手工艺村集中生产区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40%(经省人民委员会认可)。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大林编织手工艺村沥青路(造价20多亿越南盾)、春如UTKS手工艺村水泥路、排水沟(造价50多亿越南盾)、永德花生糖手工艺村原材料和产品交易集中区等工程……

然而,通过与杜良县工贸厅副厅长乔先生的交谈,了解到目前该地区手工艺品生产和手工艺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工人的技术要求和收入。事实上,手工艺村的工人大多依靠经验工作,对科技进步的理解、运用和应用水平仍然很低。特别是由于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的限制,产品在市场上的产量仍然很被动,导致价格低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人的收入。

据悉,未来一段时间,该县将优先发展手工艺村,拨出2-3%的地方预算,设立产业促进、贸易促进和招商引资基金,支持出口产品,为手工艺村建设提供优惠贷款,重点建设原材料产区。同时,支持手工艺村可持续发展,与实力雄厚的组织和企业建立联系,为民众提供原材料和消费手工艺产品。该县指导地方与省内相关部门、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协调,为工人和长期工培养和培训技术和职业技能。


良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Do Luong:恢复和发展传统工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