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Luong:恢复和发展传统工艺

DNUM_CHZAFZCABD 18:55

(Baonghean)-近年来,面对传统手工艺村和传统工艺村消失的风险,杜良县出台了许多支持措施,以复兴和继续让传统手工艺村“旺火”,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如今,当山乡3村的春柔缫丝工艺村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片繁忙景象。在经历了产量低迷的时期后,九个临河乡的桑蚕种植区仍在许多农户的坚持下发展,目前已维持在300多公顷(此前为500公顷)的种植面积。蚕茧收购和丝绸生产部门都兴奋不已,因为今年的第一批蚕茧卖得好,价格也很高,不像往年那样出现滞销现象。

经工艺村调研,本季蚕茧价格比往年上涨1万越南盾/公斤,达到9.5万越南盾/公斤。市场上出售的蚕丝价格也从往年5万至15万越南盾/公斤上涨至70万越南盾。截至目前,工艺村已生产蚕丝14吨,从本县种植桑蚕的安山、清章、新基、南丹等地收购蚕茧100余吨。



目前春柔丝纺村的产品售价较高。

手工艺村合作社负责人陈文娥先生表示:“进入生产旺季,我们村得到了省、县的重视,投资修建了5公里多长的水泥路,并修建了污水排放沟。此外,9户主力生产户还投资建设了锅炉,每户锅炉投资600-700万越南盾,以柴火替代了之前的燃煤技术,节省了成本,经济效益从每茧产1公斤丝提高到每茧产1.4公斤丝。村民们非常高兴,对长期稳定生产充满期待。”

太山县静家木工坊历史悠久,许多高端民用木工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2012年,该工艺村被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工艺村,这里人民的生产生活焕然一新。

太山乡人民委员会土地和建筑官员阮文查先生说:除大米外,木工被视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途径。多年来,村民的木工产品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目前,整个手工艺村有67户家庭从事该行业,17个集中生产点已投资约2亿越南盾/台生产设备和机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多样化产品。根据村民的测算,每个劳动户都有条件每年赚取近6000万越南盾。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区,个体和分散的木工生产,到现在,从事木工行业的村民已经并正在崛起,成为家乡合法致富的途径。

2005-2010年任期期间,杜良县重点引导生产发展,恢复传统手工艺村,组织培训,引进新职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转移。本着这一精神,该县注重维护和加强一些职业的发展,例如,太山、长山地区的土木木工和高级木工;新山、长山地区的粉丝和米粉;氏陈地区的米纸和花生糖;琉山、中山、乐山、万山地区的藤编和竹编;当山、琉山、北山地区的桑蚕种植……为数百名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个手工艺村获得省人民委员会承认,即春柔手工艺村(当山)、多兰纺织村(多山)、永德宣纸和花生糖村(镇)和静嘉土木木工村(太山)。

为实现“2011-2015年期间发展杜良县工业、小型手工艺村建设”项目提出的目标,2012年,县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第08号决定,支持手工艺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40%(经省人民委员会认可),包括手工艺村集中生产区的道路和排水沟。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大林编织手工艺村沥青路(造价超过20亿越南盾)、春如手工艺村水泥路、排水沟(造价超过50亿越南盾)、永德花生糖手工艺村原材料和产品交易集中区等工程……

然而,通过与杜良县工贸厅副厅长乔先生的交谈,了解到目前该地区手工艺品生产和手工艺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工人的技术要求和收入。事实上,手工艺村的工人大多依靠经验进行工作,对科技进步的理解、运用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由于产品质量和款式有限,产品在市场上的产量仍然比较被动,导致价格低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人的收入。

据悉,未来一段时间,该县将优先发展手工艺村,拨出2-3%的地方预算,设立产业促进、贸易促进和招商引资基金,支持出口产品,为手工艺村建设提供优惠贷款,重点建设原材料产区。同时,支持手工艺村可持续发展,建立并联系实力雄厚的组织和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原材料和手工艺产品消费。该县指导地方与省内相关部门、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协调,为工人和长期劳动者培养和培训技能。


良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Do Luong:恢复和发展传统工艺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