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湄公河次区域“砸钱”——中国增强“软实力”?
(Baonghean.vn)——在泰国举行的第五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承诺向湄公河沿岸邻国提供资金支持。
分析人士表示,除了中国近期的其他“大规模”投资外,中国还在继续推行其缓和外交战略。在该地区引发了一年多的风波之后,中国几个月前开始“测试”这一战略。
![]()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峰会。图片来源:news.cn |
为实现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目标,与会领导人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是未来推进区域合作、构建湄公河次区域共同体的重要条件。为响应东盟地区湄公河次区域的需求和呼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迅速作出了强有力的资金承诺,包括1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4.9亿美元用于减贫,以及16亿美元用于中国出口产品专项贷款。此外,中国还同意投资1640万美元用于疏浚湄公河和预防自然灾害。除了做出强有力的资金承诺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不忘重申中国“尊重和致力于和平友好,本着睦邻友好精神支持本地区和平”的立场。
据称,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峰会上的表现,以及其关于和平与稳定的“言辞”,继续展现出一个充满热情、乐于交友的新中国形象——这也是中国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打造的形象。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11月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提出的“和解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当时,习近平强调提升“软实力”,并以“我们支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为题,展现了中国的良好形象。
中国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缅甸东南亚峰会以及澳大利亚二十国集团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体现了其更为温和的外交政策。在这些峰会上,中国与日本建立了暂时的缓和关系,与美国就气候变化和军事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并完成了多项贸易协定。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相当“慷慨”,承诺提供高达20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又承诺在能源、基础设施、电信和金融领域向缅甸额外投资80亿美元。
世界迅速认识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华尔街日报》评论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中国乐于与对中国抱有戒心的邻国寻求共同点,这“掀起了一股新的外交旋风”。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悉尼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梅里登·瓦拉尔评论称:“中国正在尝试利用援助和发展作为构建软实力的工具。”
“软实力”如今被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打造这一实力。然而,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举动引起了更多公众关注,因为过去一年来,中国被视为该地区多起风波的制造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事件。在与该地区国家的争端中,中国总是炫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以此来彰显其“硬实力”。
因此,当中国采取新的外交战略,向地区国家展现更友好的形象时,分析人士仍然认识到,经贸领域的温和姿态往往与中国在安全和主权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相伴而生。例如,在缅甸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提出与东盟签署友好条约的同时,也重申他只会与当事国直接解决东海争端。
强中带柔,这是许多专家在谈论中国近期举动时做出的评价。中国在近期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峰会上慷慨解囊,再次表明了中国“软”的一面。然而,要成功树立“热情友好”的国家形象,还取决于中国如何处理外交政策中的“硬”的一面,而根本在于中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冲突。
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