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利用数据“挖掘”来赚钱。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国内线上线下零售企业正在寻找“挖掘”客户数据仓库以增加收入的方法。
四年前,Tiki创始人Tran Ngoc Thai Son要求技术团队保存整个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从点击到鼠标在网站上的移动,每一次客户互动都会被记录下来。
孙先生自豪地表示,公司运用筛选技术后,目前拥有一个客户数据库,个人信息、出生日期、居住地等信息的准确率高达25%,而越南零售商的平均准确率目前只有几个百分点。“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顾客的购物时间、地点、性别等信息,很多零售公司都难以做到,”孙先生说道。
对于电子商务公司而言,了解每位客户的特征和习惯至关重要。这是开展精准个性化广告活动的基础。
“当你访问我们的网站时,你会看到购物推荐。当你阅读《纽约时报》时,你会看到它正在运行。我们的观点是,我们自己的数据还不够,我们必须与谷歌或脸书等合作伙伴公司合作来丰富数据,”孙先生这样描述他对数据的“渴求”以及数据对其业务运营的重要性。
与Tiki的做法类似,A Day Roi在数据挖掘和应用技术方面也毫不吝惜投入。A Day Roi市场总监Mai Thi Lan Van女士拒绝透露具体的投资金额,但表示公司非常重视这一领域。
因此,在该系统上购买过尿布的母亲会被系统记住,并自动投放广告提醒她每月购买尿布。人工智能甚至还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推荐其他合适的产品。简而言之,这项技术让顾客感受到个性化的关怀,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现阶段的重点是收集客户信息并验证其准确性。这是我们始终在问自己的问题,以便推荐合适的产品,让客户不会感到困扰,”范女士说道,并透露她正在尝试利用 VinID 的数据集,VinID 是 VinGroup 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客户系统。
|
在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中,数据分析是一种“武器”,可以用来检验谁更了解消费者。 |
并非只有电商企业才需要“挖掘”数据以优化效率。去年,西贡合作社(Saigon Coop)的“转型”令零售市场感到震惊。这家公司公开披露了与尼尔森合作的快速消费品行业数据——董事会承认,这一决定“非常大胆”。
尼尔森和其他零售商也“乐见其成”,因为此前,越南快速消费品市场的整体情况只缺少来自西贡合作社的一组数据。如今,情况已大为完善,这对各方都有利。
“说到数据安全,不仅国有企业关心安全,所有公司都关心。这其实是一种权衡。当我们共享数据时,我们接受市场了解我们的一部分数据,但作为回报,我们也了解了市场的其他部分。权衡之下,我们发现收益远远大于安全隐患,”西贡合作社副总经理阮灵庄女士评论道。
Trang女士承认,自从数据公布以来,该系统的业务绩效也显著提升。现在所有决策都基于数据,更加透明。商品的增减都取决于整个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这些数据也有助于零售商在与供应商协商超市商品的“命运”时,更轻松地进行沟通。
据庄女士介绍,零售业是仅次于电信业的第二大数据收集行业。因此,过去20年来,西贡合作社一直保留着所有数据。然而,大数据分析需要技术手段。此外,原始数据清洗也占据了分析过程80%的时间。
除了与尼尔森交换数据外,这家零售商还成立了一个数据部门,拥有近 30 名员工,专门“挖掘”数据仓库并评估消费者行为。
“就消费者行为、意识和偏好而言,越南乃至整个亚洲都是变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三年前流行的产品现在可能已经卖不动了,更不用说失去市场了。因此,如果我们分析消费者行为,不需要20年的数据,只需要几年的分析数据就够了。” Trang女士同时表示。他还坦率地表示,数据挖掘迄今为止确实带来了附加值,有助于零售业增加收入。然而,在争夺消费者认知度的竞赛中,数据挖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这需要企业的勇气和巨额投资。我认为这是一种趋势,一个可能成功但未必现在就能成功的问题。但我敢于尝试,即使我必须经历很多,包括来自内部人员的反对、成本,甚至最初的失败,”庄女士说道。
安永越南专家组成员阮国全-武国贤评论道:“企业通过精心策划的数字化战略进行转型是不可避免的,而数据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运营并抓住新的增长机遇。为了不落后于这场数字化革命,企业现在就应该开始提出具体问题,并从数据中寻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