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正在寻找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缺乏高素质人才仍然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尽管这些企业制定了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和招聘标准,但长期以来仍未能找到合适的员工。
难以招募高技能工人
近日,歌尔泰克越南公司(Goertek Vina Company)——位于北宁省南山县桂武一号工业园——通过义安省就业服务中心登记招聘以下岗位20余名员工:质量改进工程师、人力资源专员、会计、物流专员、项目协调员(PC)、数控加工工程师、注塑技师、机械研发人员。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至少具备一年相关工作经验,并能熟练使用中文沟通。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招聘,该公司未能找到足够数量的员工来满足需求。
该公司代表表示:“我们一直缺乏技术熟练、资质合格的人才,不仅是关键岗位,就连需要高技能工人、职业学校、大学和学院毕业生的岗位也一样,但我们始终无法招到所需人数的三分之一。” 据此人透露,大多数通过面试的新员工在入职时还需要大量的额外培训才能达到岗位要求。

与歌尔泰克越南公司类似,一家位于胡志明市的外商独资企业也需要招聘进出口人员,月薪1500万至2000万越南盾。该公司对这批员工的要求是:有与外国合作伙伴合作的经验,优先考虑有符合ISO标准的制造企业工作经验者。然而,尽管在各大招聘论坛上发布了招聘信息,该公司仍然未能招到合适的人选。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不仅是这次,过去几年我们也需要大量高素质员工来担任许多关键职位,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公司Navigos Group发布的2024年薪酬和劳动力市场报告,超过50%的企业明年仍将继续招聘员工,包括中高级员工。企业优先考虑具备外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1-3年工作经验(不一定是管理岗位经验)的候选人。

义安省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友祥先生表示:仅今年前7个月,通过就业服务中心渠道,就有395家企业需要招聘员工,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有147家需要招聘高素质员工。这些企业需要1645名拥有职业院校或专科院校学历的员工,以及1714名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招聘的大学和专科院校毕业生通常要求具备6个月至1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然而,根据各单位的反馈,前来应聘的求职者大多没有工作经验。

需要从训练阶段就建立起基本机制。
目前,全省共有54所职业培训机构,其中有22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10所高等院校,12所中等院校)。招生规模为每年77991人,其中高等院校每年4915人,中等院校每年17001人。职业和培训层次结构逐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并新增了一些职业,以满足企业和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中,共有39个公营单位(4个中央部委直属单位,35个省级直属单位),14个私立单位。

截至目前,已有18所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机构开展了自评和质量认证工作,其中2所机构通过了质量认证。由此可见,这些高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对职业教育质量认证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方面,有助于各级国家管理机构制定合适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各级国家管理机构了解自身在职业教育(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导和指导方面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
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部长段鸿武
职业培训机构致力于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项目和内容,并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这一过程涉及众多企业代表和专家的参与,确保培训项目的制定、评估和发布符合相关法规;同时,还负责编写、遴选和评估中级和大学阶段的培训教材。许多机构已将知识与职业技能、软技能和外语相结合,并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行业导向型工作方式、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尤其关注大学和中级阶段的培训项目。
然而,据段鸿武先生所述,高技能人才培养未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原因在于:单位和地区缺乏中长期预测数据,未能准确评估劳动力供需和人才培养需求;培训机构缺乏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因此未能根据社会需求主动制定培训计划;部分职业培训机构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仍然有限;设施设备不符合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和课程虽有所更新,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和新技术设备并不完全匹配;师资力量存在局部过剩或短缺,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水平仍然不足;学员的软技能培训(外语、信息技术、职业素养、行为技能等)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此外,目前缺乏吸引、表彰、奖励和鼓励技工积极参与培训、培养和发展高技能人才的机制和政策;也缺乏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的动力。尽管存在许多社会化方面的优惠机制和政策,但这些机制和政策力度不足以吸引投资发展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