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南谦棕榈林
(Baonghean)——前往义安省西部,随处可见成排的翠绿棕榈树。但最独特、最吸引人的,或许是位于南坎村(Nam Can, Ky Son)的天然棕榈林。
进入丛林中最大的棕榈林
南谦村是我们常见到的蒙族村落中地势最低的一个,因此也是这片偏远地区气候最炎热的村庄。或许正因如此,这片土地和天空世世代代都赋予南谦村的人们大片的棕榈树林,让他们在炎炎夏日里享受清凉。
![]() |
南谦凉爽的绿色棕榈林 |
南谦一村村长刘日雄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住在用萨木木料搭建的传统苗族房屋里。他说:“南谦人20多年前从普莲山顶迁到这里,但这里的棕榈树林已经陪伴我们好几代了。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告诉我们,这些棕榈树林在苗族人定居在这片山林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有些树的年龄比我的父母还要大。老树死了,小树又长出来,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来。”
包括南谦1村和南谦2村(自2012年起,南谦村拆分为南谦1村和南谦2村),目前共有3片棕榈林。但最大的棕榈林是南谦2村的棕榈林。
初秋的清晨,薄雾弥漫,一簇簇果实累累的棕榈树渐渐清晰可见。若非清晨薄雾中透出的一丝阳光,我们恐怕根本无法辨认出这条路。每一棵棕榈树的树冠都铺展开来,遮蔽了一大片天空。老赛披长老说,其他棕榈林都能数清树的数量,但这片棕榈林却无人能数得清。南谦棕榈林占地近3公顷,被认为是这片边境地区最大的棕榈林。
南谦二村的劳诺苏阿先生带我们漫步在棕榈林中,他吐露心声:“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但要走完这片棕榈林却花了很长时间。村里的老人们说,在村子建立之前,这片棕榈林非常黑暗。很多人都不敢进去,因为一片漆黑,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进去的人都要带上火把或手电筒。后来,村里动员年轻人带上刀子,把棕榈林砍光了,才有了现在的样子。”他说,现在这片棕榈林分给了10户人家管理。虽然管理起来不费力,但管理得当,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爱护棕榈树。
森林的礼物
陪同我们的劳巴苏阿先生说,这片棕榈林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人,但它仍然是南谦村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风雨无阻的日子,牛圈和水牛棚还没建好的时候,村民们常常会把牛和水牛赶到这里休息。“以前村民们还很穷的时候,很难从森林里弄到棕榈树,所以我们不得不来这里捡棕榈叶来盖屋顶。现在生活改善了很多,很多家庭的房子都用了铁皮或瓦片屋顶,但我们仍然用棕榈叶来盖厨房和牛棚,给牛和水牛住。”苏阿先生补充道。
![]() |
人们经常把水牛和奶牛拴在棕榈树下,以便它们休息和躲避阳光。 |
确实,在回村的路上,我们遇到很多人背着“tra khi”(蒙族人用来搬运的工具),背着大捆棕榈叶。棕榈树有个特点,砍的叶子越多,树就越高,而且下一季的叶子长得也很快。因此,这里的人们会把棕榈叶砍掉,作为清理树木的一种方式。
蒙族人下田耕作或远行时,行李中总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用棕榈叶包裹的米和食物。据村里长辈的经验,用棕榈叶包裹的食物保存时间更长,味道也更香。这想必是那些与这片山林结下不解之缘的人们的心得。
![]() |
人们用棕榈叶来盖屋顶。 |
离开棕榈林前,Lau Ba Sua 还趁机摘了一些棕榈树吃。他选择叶子圆而宽的树来摘果实。Sua 说:“棕榈树有两种。小叶树的果实薄,味道更苦。大叶树的果实厚,味道更甜,也更香。”
他把棕榈果带回家,放进一锅事先准备好的热水里。苏先生说,炖棕榈果的时候,水太凉,棕榈果煮不熟;水太热,棕榈果又软烂。所以,炖棕榈果的人需要掌握好水温和炖煮的时间,这样棕榈果才能在出锅时保持鲜美。10分钟后,他把棕榈果端了出来,我们坐下来,尽情享用。
棕榈季初,南谦村的街道熙熙攘攘,宛如过节。邻近村庄的泰国人,例如雄孔村(Xoong Con)、吕蓬村(Luu Phong,吕健村)、图昂村(Tuong Duong)都会来这里买棕榈吃。这里的棕榈树数量众多,据说是用来出售的,但主要还是用来互相赠送。每公斤售价5000越南盾,但很少有人收钱。据苏先生说,这里的棕榈树每季能产出20多公斤果实。未采摘的果实落下,幼树又重新长出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文章和照片:陶岛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