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进基地方式
(Baonghean.vn)- 如何做好基层工作,取决于上级和每个干部的心态。
基地是建立在其上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事物的基础。基地是组织体系中生产、工作等活动直接开展的最低层单位,是上级领导部门的所在地。基地是整个政治体系政策和活动的生动体现,是“镜子”。
无论一项政策、决议、方案或计划多么正确、多么美好、多么严谨,如果人民不理解、不相信、不执行,它就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要让政策和决议成为现实,就必须通过基层的革命运动来证明。
![]() |
义安省植物种子中心与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合作举办了实地研讨会。图片说明 |
深入基层。这是各级几十年来倡导和总结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地座谈”、“手拉手做事”、“倾听民声、讲得民心、办得民信”……这些政策简明易记,易于执行。胡伯伯教导干部要“用头脑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脚走路,用嘴说,用手做……”然而,在回顾落实中央四号决议精神时,各级干部中,许多承认或被劝告“深入基层时间不够”。这不仅是现实,而且是一个看似“令人欣慰”的缺点,听起来似乎“无辜”?
事实上,有些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看问题、摸索出路,给基层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指出了好的做法、好办法,深受干部群众喜爱,一些好政策、好做法被总结推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深入基层,却不禁让基层感到沮丧。有些干部对政策和方法掌握不牢,上级领导却无法指导下级。有些干部摆出“我在这里”的架势,利用上级权力欺压下级。有些干部提分红、发红包、喝酒、骚扰甚至腐蚀下级干部等等。“定期下基层”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到了月底、季度末,会议和汇报上却总是反映着:大家团结、奋发、信心满满等等。然而,天气不好、物资价格高涨、农作物和牲畜疫病风险高、媒体上负面腐败案件频发,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成了随处可见的陈词滥调。与此同时,很多时候,人们也茫然无措,不知道该问谁,甚至打了几个月的官司都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事?
下基层,要明确目的和要求,要做什么?是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还是去督促、检查、解决困难,还是指导落实等等。上级要根据工作目标,根据干部的专业、能力、优势,明确任务分配,明确目的和内容,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时间和方法。
新生事物如同花蕾,如果在恰当的时机发现,并加以珍惜、培育和塑造,便会蓬勃生长。而新生事物若遭遇保守、教条、刻板、偏见和冷漠的观念,则很容易枯萎甚至毁灭。
事件、困难、问题如果能早发现、早解决,就容易被“遏制”,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至于“小事酿成大祸”。
如果新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得到广泛的宣传、解释和彻底系统的动员,人们就会容易理解、信任并有效地采取行动。
***
如果官员上班只是打着伞,“学习、写论文”,就会滋生官僚主义,远离实际,远离群众。远离实际、远离群众的官员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深入基层,源于上级和每一位干部的心路历程和愿景。如果一直喊着“深入基层”,前一个人还没到,下一个人又来了,那岂不是“你去,人民留,你留,人民去”的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