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基地的方式创新
(Baonghean.vn)——如何正确地深入基层,取决于上级和每个干部的心意。
基层是其上所有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基层是组织系统中最低的单位,生产、工作等活动直接在此开展,并与上级领导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基层是整个政治体系政策和活动的生动体现,是其“镜子”。
无论一项政策、决议、项目或计划多么正确、完善或条理清晰,如果人民不理解、不相信或不执行,它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如果我们想要政策和决议成为现实,就必须通过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来加以实践。
![]() |
| 义安省植物品种中心与农业及农村发展厅合作举办了一次田间研讨会。(附图) |
深入基层。这是各级领导几十年来一直倡导和坚持的。也制定了一些简洁易记、易于执行的政策,例如“同吃同住、同工作同住”、“实地研讨会”、“手把手教人做事”、“听人心语,说人能懂,做人能信”等等。胡志明主席教导干部“用心思考,用眼看,用耳听,用脚走,用嘴说,用手做”等等。然而,按照中央第四号决议的精神进行审查时,各级许多干部承认或被告知他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这不仅是一个现实,而且是一个看似“美好”的不足,听起来似乎“无伤大雅”?
事实上,有些干部来到基层后,有了很多深刻的发现,他们把全面的视角带到基层,指出了许多好的、有效的做事方法,深受干部和人民的爱戴。他们总结出了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被广泛推广,非常实用。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深入基层,非但没有起到帮助作用,反而打击了基层士气。有些干部对政策和方法掌握不牢——身居高位却无法指导下属。有些干部摆出一副“我在这里”的姿态,滥用职权欺压上级。有些干部鼓吹分红、行贿、骚扰、腐蚀下属干部……存在着“定期深入基层”的现象,但到了月底、季度末,会议和报告的反映却全是:人民团结一心、热情高涨、信心满满……然而,天气不好;物价高;农作物牲畜面临病虫害风险;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负面和腐败案件,人民感到困惑……这些话成了随处可说的陈词滥调。而很多时候,人民感到困惑,不知该向谁求助,甚至打了几个月的官司,结果却一无所获,这究竟是谁的事?
前往基地时,必须明确目的和要求——你要做什么?是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还是督促、检查、解决难题或指导实施……上级必须根据工作目的,结合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优势分配工作,必须明确定义工作目的和内容,并据此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法。
美好的新事物如同花蕾,若在恰当的时机被发现、珍惜、培育和引导,便能茁壮成长。而那些遭遇保守、教条、刻板、偏见和冷漠观念的新事物,则很容易凋零甚至消亡。
如果及早发现事件、困难和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它们就很容易被“控制”,使“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变成无事”,不让“小事引发大问题”。
如果新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得到广泛宣传、解释和彻底、系统地实施,人们就容易理解、信任并有效行动。
***
如果官员上班只带把伞,“埋头苦读、写报告”,就会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潭,脱离实际,远离人民群众。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员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真正深入基层,取决于上级和每一位干部的内心和远见。如果我们坚持“走向基层”的口号,前一个人还没回来,下一个人就已经到了,那么“你走,人民留;你留,人民走”岂不是妙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