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创新
(Baonghean)- 自2011年至今,在各培训机构和地方政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下,全省每年接受职业培训的人数已超过81600人。大多数受训人员运用并提升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创造了就业机会。然而,要进一步将职业培训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
在荣市技术教育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习。图片:Thanh Thuy |
创新
截至2014年底,义安省拥有6所职业院校(其中1所为民办院校)、9所职业中学、24所职业培训中心(其中8所为民办院校)和25所职业培训机构(其中13所为民办机构),是中北地区职业培训机构网络规模最大的省份,占比42%。高等职业院校体系基本满足了全省各地区、各区域的职业培训需求。此外,演州、兴原、安山、清章、南丹等县的职业培训中心也得到了升级改造,成为当地劳动者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可靠场所。
全省职业培训机构的设施、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投资和升级,教师和职业培训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职业培训机构在招生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创新,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寄宿制民族职业学院校长阮清平先生表示:“2008年,学校只培养初级职业,而现在已培养4个中级职业:民用电气、焊接、兽医和服装缝纫(其中民用电气和焊接被列为国家重点职业);11个初级职业:工业缝纫、织锦编织、食用菌种植、信息技术、牛养殖、养猪、养鸡、民用电气、电焊、摩托车维修、柑橘种植。近年来,学校招生和培养工作持续超额完成省人民委员会和劳动荣军与社会部下达的指标。
仅2014年,该校就招收并培训了小学学生1185人,超目标22%;招收职业中专新生165人,达目标的100%,目前该校职业中专在校学生总数达到375人。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从每学年开始就积极配合初中、高中开展职业指导分流工作,帮助学生正确选择正规职业,同时把握辖区内高中、初中家长会时间,对九年级、十二年级学生进行宣传和职业指导。此外,学校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指导,鼓励在校学生成为招生“宣传员”,同时发动党委、地方有关部门参与配合培训工作;建议乡镇人民委员会组织开展职业培训,促进经济结构发展和转变。
除了提高质量外,许多职业培训机构还与用人单位对接,安排学生就业。例如,义安旅游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越韩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北义安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等。调查显示,85%以上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就业;初级职业培训和普通职业培训的学生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职业培训的有效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就业机会。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后收入有所提高,为稳定生活、减少贫困做出了贡献。北义安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校长阮文台先生表示:“如今,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根据劳动者就业需求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近年来,学校与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0%。例如:Lilama 18股份公司、Lilama 7股份公司、3/2汽车机械股份公司、I-Petrolimex建筑股份公司、Thanh Long轧钢公司、Truong Hai汽车公司、Tinh Loi Hai Duong服装公司、Minh Anh纺织公司等。学校学生毕业后,大多被各企业录用,月薪500万越南盾以上。
重点培训农村劳动力
除了在职业中专和职业院校开展技术工人职业培训外,许多地方也注重开展初级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例如,安城县自2011年以来,有效推广了蘑菇种植的职业培训扶贫模式。同时,该县积极创造条件,将低产水稻田转变为香蕉种植,为农民创造资金机会,建立种子、肥料等扶持项目。由于职业培训与生产发展紧密结合,截至目前,安城县14个乡镇共有600多户蘑菇种植户,其中许多已发展成为农场。除种植蘑菇外,自2011年至今,安城县已为农村劳动力举办336期职业培训班,涉及工业缝纫、电焊-气焊、民用电力、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竹藤编织等行业,累计培训工人10100余人次。经过职业培训后,县农民协会指导协会各基地建设光清乡养鸡综合体示范点、富清乡养鸭示范点、新清乡民用木材生产综合体示范点、美清乡环保养猪示范点、朗清乡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示范点等,大多数示范点发展良好,取得成效,被农民广泛推广。
贯彻落实省党的十七大决议四年来,截至目前,全省劳动者培训率已从2010年的40%提高到2014年的52%,年均职业培训人数8.1万余人次。预计2015年,全省劳动者培训率将达到55%,实现省党的十七大决议确定的目标。
缺点
然而,职业培训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劳动荣军与社会部副部长邓高胜坦言:“职业培训规模有所扩大,但仍未满足需求,特别是工业园区、重点经济区和劳务输出领域的技术工人。原因在于,大多数培训机构仍然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培训,侧重于电力、电子、摩托车维修、机械、缝纫、会计、信息技术等职业,而没有注重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培训。即使是在系统性投入的学校,不同学校的培训专业仍然存在诸多重叠,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科技职业。与此同时,满足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点和优势职业,如水泥、建筑材料、水电、大型畜牧养殖和牛奶加工等,却被‘遗忘’。”
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仍然无法满足企业主和创业者的用工需求;一些职业院校师资水平仍然偏低且参差不齐,“不敢创新教学方法”的心态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导致一些职业,例如服装缝纫,尽管一些知名民营服装企业的用工需求很高,但大多数单位不得不先招收不熟练的人员,然后再进行培训。同时,从中专到大专院校的缝纫培训项目,通常只培养工业缝纫工或根据企业订单进行培训,创新性不足,难以适应实际需求。此外,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农村工人以及残疾人职业培训的预算仍然有限,标准也较低。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为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力争到2020年使劳动者培训率达到75%以上(其中,受过培训的劳动者达到70%,技术工人达到15.94%),我省需明确职业培训的劳动者群体,制定相应的培训方向和计划,贴近劳动者职业培训需求,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宣传、咨询、就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各阶层人民对职业培训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此外,需完善职业培训机制、政策和管理,特别是学徒制、职业培训就业政策、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政策等。完善和整顿运行不畅的职业院校、职业中学和职业培训中心,扩大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职业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此外,要扩大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吸引众多经济团体来义安投资兴办职业培训机构,推动职业培训领域的国际合作……
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