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家队和归化问题:救赎还是死路一条?
在武吉加里尔0-4负于马来西亚的比赛给越南足球敲响了警钟。随着入籍潮席卷整个地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继续培养国内球员,还是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加入入籍竞争?
时隔十多年,越南队再次在东南亚赛区遭遇如此惨败。2027年亚洲杯预选赛上,越南队0-4负于马来西亚,令球迷们震惊不已,也对越南足球的水平、实力以及长远发展方向产生了质疑。
武吉加里尔的比赛结束后,一波激烈的争论随即爆发。一种观点认为,越南应该像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那样,大胆启用归化球员。事实上,上场比赛中,马来西亚队启用了9/11名归化球员。

若昂·菲格雷多(巴西)和罗德里戈·霍尔加多(阿根廷)等新人均有进球,而科宾-翁和迪翁·库尔斯等欧洲出生的球员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马来西亚的压倒性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归化球员是提升球队实力最快捷途径”这一论断。
然而,足球的意义远不止于比分牌上的数字。国家队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象征,是文化和民族认同的体现。因此,大规模外援归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成效,但长远来看也会带来诸多难以预测的后果。

即使是马来西亚,尽管最近取得了胜利,也面临着国内舆论的负面冲击。许多人担心,由于本土球员缺乏发展空间,国家队正在逐渐失去自身特色。这是任何足球强国在选择大规模归化时都必须面对的弊端。
就越南足球而言,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要归化,我们该归化谁?与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等邻国相比,我们海外越南球员的数量并不多,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目前在海外踢球的越南籍球员通常会选择在自己居住地的国家队效力,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多的比赛机会。
.jpeg)
真正想为越南国家队效力的球员在法律程序、资金和比赛环境方面面临重重障碍。在足球预算有限的背景下,招募高水平的海外越南球员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一些长期效力于越南足球的外籍球员也开始被提及,成为潜在的归化候选人。然而,这份名单并不长。像亨德里奥或吉奥瓦内这样的球员年龄都超过30岁,而其他越南裔球员并没有展现出比国内球员明显的优势。并非所有人都像前锋阮春山那样渴望为国家队做出贡献。

在归化问题争论不休的同时,另一个方向正在被提出:效仿日本和乌兹别克斯坦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日本虽然不具备体力优势,但通过30多年的系统性青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足球学院、教练员和国家政策的同步投入,帮助日本培养出一代全面发展的球员,他们不仅能够征战欧洲,还能与世界顶级球队同场竞技。日本中后卫的身高通常超过1米85,尤其是在需要空中优势的位置;而中场球员虽然身材矮小,但拥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拼搏精神。

乌兹别克斯坦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也值得借鉴。这支中亚球队的身体素质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他们坚持推行青训战略,而非寻求短期解决方案。凭借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他们最终赢得了2026年世界杯决赛圈的参赛资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越南足球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注重投入系统性的青训,提升国内球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二是选择性归化,只启用真正优秀、有奉献精神的球员,而不是盲目跟风进行大规模归化。

输给马来西亚或许是一次痛苦的跌倒,但只要我们懂得如何正确站起来,越南足球仍然有机会崛起。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选择站起来。我们应该顺应归化潮流,赢得短期胜利,还是接受长期投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无人否认,归化在危机时期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然而,如果将其视为救命稻草,越南足球就有可能陷入死胡同。因为一旦失去身份认同,发展就沦为形式,胜利也变得空洞无物。

最近的失利清楚地提醒我们,如果不做出改变,我们将继续落后。而要改变,我们首先必须有清晰的愿景、明确的路径,最重要的是,从足球专业人士、球员到球迷,整个体系必须有一致的决心。
我们或许走得不快,但我们必须走得对。因为只有这样,越南足球才有望达到真正的高度。